(此時此刻)罪與德 傅雪

「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是西方普遍認同的人類的重大惡行,其最初由基督教隱修士埃瓦格里烏斯(Evagrius Ponticus)提出,他定義出八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分別是暴食、色慾、貪婪、憂鬱、憤怒、怠惰、虛榮及傲慢,其中以傲慢為甚。到了六世紀後期,教宗額我略一世將該八種罪行減至七種,將虛榮併歸入傲慢,憂鬱併歸入怠惰,並加入嫉妒,他按照對愛的違背程度排列七宗罪的順序:傲慢(Pride)、嫉妒(Envy)、憤怒(Wrath)、怠惰(Sloth)、貪婪(Greed)、暴食(Gluttony)及色慾(Lust)。

相對於七宗罪,天主教會亦列出「七美德」──謙卑(Humility)、寬容(Kindness)、忍耐(Patience)、勤勉(Diligence)、慷慨(Charity)、節制(Temperance)及貞潔(Chastity)。正如《聖經》新約迦拉達書所載,「然而聖神的效果卻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聖神會幫助信靠上帝的人結出美德的果子。

建立良好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知道甚麼是好與壞,才有行為準則,做對事,方蒙受祝福。耶穌也這樣說過,神貧、哀慟、溫良、飢渴慕義、憐憫人、心裏潔淨、締造和平,以及為義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他們將進入天國,即天主教會所指的「真福八端」(Beatitu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