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面睇)再談網絡詐騙與教育  發宗

 隨著網絡的便利,個人資料和隱私變得更易洩漏,亦導致更便於有組織的詐騙集團利用人性的恐懼、貪便宜、不勞而獲的心態,製造出各式各樣的劇本來取得受害者的個資,掌握了這些個人資訊後再而行動,這些充滿「創意」和「意想不到」的劇本層出不窮,但最終目標都離不開金錢,只是直接或間接地進行而已。

 青少年因家裡方便聯繫、課業或社交需求等,可能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手機,然而孩子在使用手機的時候,都在做些甚麼?這恐怕都是大部分家長最憂心的事了。而事實上,青少年在近年的確有成為最常見的網絡詐騙受害者,參考台灣地區為例,青少年在網絡詐騙的案件中,是所有受害者年齡層中排名第二,可見近年的網路詐騙已把青少年當成目標,家長和青少年更應當心。

 在一些研究裡更發現以「女性」身分的帳號,通常是較易取得信任的。不要說是入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連成年人都輕易上當受騙,所以大家要掌握各種詐騙手法是挺重要的。大部分網絡詐騙的目的,大致以「騙財、騙色、騙勞力」為主,而大部分青少年因財力都還得依靠家人,故通常並非投資詐騙類型的首要目標,但當青少年被詐騙、威脅或在網絡交友時信任對方,反會因為害怕不敢跟家人及學校求助,而成為犯罪集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