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走自己的路 甘遠來
家中執拾書本時發現一本未拆封的書。書名是《不諂媚的人生——觸動500萬年輕人的最後一課》,作者是金正勛,中信出版社於二零一四年出版。我實在記不起我在甚麼時候得到這本書,這種心靈勵志類的書籍從來不是我的取向和口味。因為我一直都很清楚知道:我想過怎樣的人生。
在東亞趨同從眾文化下長大的我們,擁有獨立、清醒的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克制、規劃、壓抑似乎是我們成長的主旋律,「你必須做」、「你是」、「為你好」看似是一種周詳的成長路徑,但同樣也是一種荊棘。在言語的刺痛中,我們默默承受成長的陣痛,傷痕纍纍——我們太在乎他人的審視和目光了,彷彿所做的一切都在為他人而奉獻。
在傳統的教育中,負面情緒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出口釋放。在離開規條重重的中學、家庭後,年輕人進入一個相對的「絕對自由」的場域——大學。大學生接觸到更廣闊的天地,精神和肉體開始解放,擺脫規條,探索自我。
我們有的人花天酒地,有的人窮經皓首,有的人渾渾噩噩,有的人流連情場……
很幸運,我很早就覺醒了,閱讀和人生經驗給予我覺醒和成長的力量。我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我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我知道我是誰。我能從容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分享一段史鐵生在《病隙隨筆》中的話:「那夜我很難入睡,我聽見四周巨大無比的夜的寂靜裏,全是那深隱、細弱、易於破碎的萬千心流在喧囂,在聚會,在呼喊,在訴說,在走出白晝之必要的規則而進入黑夜之由衷的存在。」在漫長的黑夜之中,我們要成為自己的光,才能找到自己腳下的路。
在成為他人的火炬之前,我們首先要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