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持續關心與行動   喬捷

澳門回歸以前的問題很多,既有生活環境和民生問題,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文化歷史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和開發等等。前陣子由於工作需要查資料,才發現我一直以為存在多時的大聖園,竟是回歸後的建築。

大聖園位於白鴿巢公園西側山邊,幾個相連的小廟宇依山坡而建,當中有澳門少見以齊天大聖孫悟空為敬奉對象的廟宇。我一直以為這些是古老廟宇,一查才知道一切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澳葡政府清拆該處木屋群遺留的問題。一百五十多間依山亂建的木屋,拆了沒有處理,開始雜草叢生並影響衛生、市容和治安。做事半途而棄、半途而廢,好像是有點時代特色。

總之,到了二零零一年澳門登革熱突然嚴重起來,因為特區政府果斷把有積水引蚊問題的地方鋪水泥,所以白鴿巢西側山坡的整治才重新被提出,也才有了居民建議起廟宇和休憩區的想法。大聖圍的出現,有特區政府從善如流的參與,有居民和熱心社會人士的支持,他們靠捐款建成了大聖廟、月老廟及達摩洞這三個空間,組成大聖園,解決了市容和衛生問題,也為居民的敬拜活動及澳門旅遊,增加了好去處。

大聖園最終於二零零二年十月揭幕,大聖園休憩區則於二零零三年三月啟用,一切至今才不過二十二年。

有些東西事在人為,發現問題真要及早提出,畢竟想方法、找對策需要時間。以前效率低,一拖可能十年八年,現在效率再高,規劃起來三兩年也少不了。城市能不能健康發展,除了靠政府,也要民間的智慧和力量,不要覺得自己普通老百姓講的說話沒人理,這個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覺得有意義的事,只要保持發聲,總會有人聽見,是會有人在默默跟進的。要相信一切好的變化,終將因大家的關心而更快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