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風情)成渝雙城加速共建「無廢」都市圈 伍鯤鵬

 「重慶從2019年實施『無廢城市』建設以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實現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固體處副處長鄧力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3月30日是第三個國際零廢物日。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部篩選確定了11個城市作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重慶就是其中之一。地處中國內陸腹地的重慶,近年來與四川省實施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推進這一中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地處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老街的清水溪畔,如今已是當地市民賞景休閒的好去處。但這條小溪在過去卻因為生活污水的散排與施工廢水的直流,經常出現污水溢流的情況。

 「為了讓溪流變得更加清澈,我們在上游建成了一座日處理能力300平方米的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同時還建成溪流沿線污水管網約3.5公里,改造雨污水混錯接點位14個。這才讓這條長江一級支流,變成了如今的模樣。」重慶市南岸區生態環境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生活領域的「無廢」只是一個開始,工業領域、農業領域的「無廢」也在持續推進。在工業領域,重慶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76.7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0個百分點;在農業領域,當地農膜回收利用率也達到了99.0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52%。

 距離重慶數百公里外的四川成都,則將「無廢景點」的建設當作「無廢城市」建設的另一個重點,以此推動公園城市建設。比如作為當地公園城市的核心項目,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近年來就累計實施增綠增景28萬畝,區域森林覆蓋率從54%提升至59.5%。

 「得益於森林覆蓋率的提升,成都的生物多樣性也得到了改善。」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標本館實驗師蔣珂說,「在過去700多天的時間裡,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就已陸續新增了200多種動物記錄。」

 在「無廢單元」的建設上,川渝兩地25個省級部門還聯合印發「無廢城市細胞」建設管理規程、建設評估技術指南、建設評估細則。截至目前,重慶已建成3768個「無廢城市細胞」,覆蓋衣食住行各領域。

 「提質建設全域『無廢城市』,從『建設』推向『建成』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鄧力說,預計到2027年實現「無廢城市」建設總體水平全國領先,成渝「無廢城市」共建引領示範,全市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超過75%,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燒,累計建設「無廢細胞」5000個以上。

 為推動這些目標的實現,重慶提出將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廢城市」全民體系建設等行動。比如,當地將加快補齊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設施能力短板,開展垃圾分類先鋒區縣建設,到2027年實現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達8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5%。

 「未來我們還將會同四川省共同發佈典型案例,讓成效和經驗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廣應用。」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鄭陽華說,希望以此協調推動全域「無廢城市」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