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話題)為高放射性廢物尋找最終歸宿  喻菲 王晨曦

 以勘探核工業原料鈾礦開始職業生涯的王駒,卻在隨後的30多年致力於尋找高放射性廢物的埋葬之地。

 59歲的中核集團放射性廢物處置領域首席專家王駒正帶領團隊在甘肅北山戈壁地下一片極堅硬的完整花崗岩中,建設一座560米深、如地下宮殿般規模宏大的先進地下實驗室,其深度將超過北京最高建築「中國尊」的高度。

 萬年隔離

 1992年,研究鈾礦成因的王駒去日本參加國際地質大會,卻發現高放射性廢物(簡稱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備受關注。

 「核工業產生的放射性廢物中大約99%屬於中、低放廢物,經過幾十年後其放射性就會衰變至無害水平,只有剩下的1%左右屬於高放廢物,對環境有較大潛在危害,需要確保上萬年甚至數十萬年長期安全。原子能技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高放廢物安全處置是所有核工業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王駒說,目前國際上普遍接受的可行方式是將高放廢物處理後埋在距地表500至1000米穩定的地質體中,實現萬年以上隔離。

 轉換研究方向的王駒從此走入荒無人煙的戈壁,為中國高放廢物處置庫選址。但當時他並不知道這一尋覓會持續近30年。

 高放廢物處置的選址有苛刻要求。王駒和隊友的足跡踏遍了中國西北候選區域,他們在20多年間打了100口深鑽,獲得的岩芯連起來有60公里長。

 他們逐漸將目光聚焦到北山。這是一片與海南省面積相當的戈壁灘,因位於甘肅河西走廊北部而得名。北山地處地殼運動穩定區,地下深部為2.6億年前形成的花崗岩體,這裡氣候乾燥,地下水稀少。

 2000年,王駒和隊友在北山打一號鑽孔時遇到了雪暴,夜晚氣溫降到零下20多度,風夾著雪從帳篷縫裡吹進來,落在王駒的臉上。次日早上被子褶皺裡都是積雪,床邊杯子裡的水凍成了冰坨。王駒戲稱,這是「臥雪而眠戰戈壁」。

 最終,王駒帶領團隊在北山找到一塊面積相當於半個北京城的完整花崗岩岩體。

 「我從沒見過這麼完整的岩體。岩體越完整、裂隙越少,可對高放廢物形成越好的天然屏障。」興奮的王駒幾乎要對石頭跪拜下去。

 考察過北山的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這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條件最好的高放廢物處置庫預選區之一。2011年北山被確定為中國高放廢物處置庫首選預選區。

 王駒創新性提出,在處置庫重點預選區有代表性的岩體中建設地下實驗室,通過更全面詳細的實驗可以進一步評價這裡是否適合建設最終的處置庫,而這也被國際專家稱為「第三代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地下實驗室」。

 戈壁中尋找人生意義

 為了這一龐大工程,王駒吸引了岩石力學、地下工程、水文地質、地球化學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加入團隊。陳亮是其中之一。

 2011年,29歲的陳亮辭去了南特中央理工學院副教授職位,一頭扎進了荒蕪肅殺的北山戈壁。

 轉變源於2009年在香港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研究地下工程的陳亮第一次從王駒的介紹中系統瞭解到中國高放廢物處置的整體戰略規劃。

 中國為高放廢物處置制定了從選址,到建地下實驗室,再到建處置庫的「三步走」戰略,最終目標是在2050年前後建成處置庫。

 「這個規劃讓我有無限想像,我的所學所知可以在這個廣闊的舞台發揮更大作用。高放廢物處置是關係到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課題,解決這個問題對國家非常重要,也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陳亮聽從內心的聲音,加入了北山團隊。

 在寒冬酷暑、氣候乾燥、風沙肆虐的無人區,陳亮和隊友奔波於各個鑽孔之間,對岩石特性、建設地下工程是否安全做了大量實驗研究。

 工作之餘,陳亮收養了工人撿來的一隻雛鷹,他睡上鋪,小鷹睡下鋪。他加班時,小鷹會落在他頭頂用嘴給他梳頭髮。

 2017年,35歲的陳亮頭髮驟然白了許多,那是他野外工作最緊張的時期。他帶領團隊建了一個50多米深的地下工程——北山坑探設施,對地下實驗室建設中將使用的技術開展了大量現場試驗。他白天指揮各種相互交叉的試驗,夜晚在鐵皮寢車裡裹三層棉被依然凍得哆嗦,精神壓力巨大。

 當所有試驗通過驗收那天,陳亮從100多米長的隧道走出,一抹夕陽照在他滿是灰塵的臉上。「那一刻我感到幸福得要落淚」。

 陳亮帶領團隊解決了一系列地下實驗室工程建設中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了定量的高放廢物處置庫場址適宜性評價方法。

 2020年,頭髮花白的陳亮被評為中國最美科技工作者。

 為全人類和子孫後代負責

 現已主持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工作的陳亮說:「中國作為核工業大國,高放廢物的最終安全處置是不能回避的問題,是我們對子孫後代的承諾和責任。」

 在北山工作了20多年的水文組負責人季瑞利能操控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鑽孔水文試驗系統。「我們要精細地探測岩體深部地下水的脈絡,這關係到高放廢物處置庫的永久安全。」

 有一雙兒女的季瑞利說:「我們要為下一代提供完整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不能把有風險的放射性核素洩露出去。」

 看似文弱的女博士馬洪素研究的是如何在極硬的花崗岩中挖掘隧道。她說:「當我第一次瞭解到高放廢物處置時感到很震撼,這項萬年工程非常有挑戰,所以我也加入到這個團隊中來。」

 北山地下實驗室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掘進機挖掘螺旋隧道的工程。陳亮說:「傳統的鑽爆法會對工程圍岩造成較大損傷。為最大限度降低圍岩損傷,確保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我們計劃用機械開挖法把岩石磨下來。」

 2021年6月總投資超過27億元的北山地下實驗室正式開工,預計2028年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在該領域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地下實驗室,為中國最終安全處置高放廢物提供實驗平台和支撐,並為攻克這一世界難題貢獻中國智慧。

 北山團隊與十多個國家、地區及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了廣泛交流與合作,百餘位國際專家已到過北山開展科學訪問和研究。

 國家原子能機構曾表示,高放廢物安全處置關係全人類健康安全。國家原子能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高放廢物處置技術水平,促進核能安全可持續發展。

 在北山地下實驗室的設計圖上,一片現代化建築矗立在荒漠中。作為實驗室總設計師的王駒已為自己選好了未來的辦公室,從那裡每日可以看見朝陽從戈壁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