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成長)寸金難買寸光陰  安然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相信所有中學程度以上的人都聽過。是比喻時間很寶貴,只要過去了,就永遠找不回來。而「一寸光陰一寸金」一詞的出處,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全詩為「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為甚麼古人把光陰以「寸」作為單位?因為古人用「晷」來測算時間,「晷」又稱作「日晷」。去過故宮,或到訪過幾年前澳門藝術博物館的春節故宮文物展的也一定看過,或者去過澳門科學館的也一定見到過。「日晷」即是在圓形板上刻上表明時間的度數,圓中心立一小棍,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陰影由長而短,又由短而長地映在度數上,表示不同時間。「寸陰」即陰影縮短或延長一寸的距離。光陰意味着時間流逝特別快,好像光速一樣,所以把時間稱為光陰。

而古代十分矜貴的黃金,古人將光陰的流逝比作黃金般珍貴,多多的黃金也買不到稍縱即逝的光陰,就是寓意要珍惜時間,否則後悔莫及。俗語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是這個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中有這樣一句:「可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使盡金還在,過去光陰哪裏尋?」這與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同出一則,即讓人們珍惜時間,做好合理規劃,特別是學生時代要養成珍惜光陰,合理利用時間的習慣。

春天的到來,給學子們帶來春光明媚,還有珍惜光陰。春節就在我們的指縫間悄然已過去。想想接下來能放一個星期假的只有復活節假期了。對學生來說,過了復活節假期就是要準備學期末的考試了。

除了學生要珍惜光陰,學校也應珍惜學生的光陰。如今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透過AI網絡搜尋就可獲得想要的知識,可以說只要有網絡,知識就唾手可得。如果我們的教育還停留在要讓學生們每天花十個多小時,進行各種瞬間被淘汰的硬知識學習,就是在浪費學子的光陰。資訊時代,我們該有快樂的教育手段為孩子爭取快樂的人生,讓光陰流逝得有意義,讓我們的孩子們珍惜光陰。

明代高明《琵琶記》中的有句:「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趲少年。」老師們家長們,新春新氣象,教學也一樣。不要再用死記硬背的知識浪費孩子們的光陰。否則那將是苦了學子,亦別苦了老師及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