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首次在蕨類植物中 發現稀土成礦現象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六日電】(記者孫自法)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傳統開採往往伴隨著嚴重的環境生態破壞,因此,是否有更清潔、更可持續的稀土獲取方式備受關注。
記者六日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朱建喜研究員團隊從大自然尋找線索,最近在一種名為烏毛蕨的蕨類植物體內,不僅發現大量富集的稀土元素,還首次觀測到這些稀土在植物組織細胞間「自我組裝」,形成名為一種叫「鑭獨居石」的礦物。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天然植物中發現稀土元素的生物成礦現象,而在通常情況下,這種礦物主要在岩漿或熱液活動等地質過程中形成,需要較高的溫度環境。
該項重要研究進展的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線發表,不僅揭示出植物對稀土的「解毒」與礦化機制,也為未來稀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新路徑:通過種植烏毛蕨等超積纍植物,可在修復污染土壤、恢復稀土尾礦生態的同時,從植物體中回收高價值稀土,真正實現「邊修復、邊回收」的綠色循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