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在過去被稱為「帝王病」,是那些達官貴人們才會得的病,但現代因飲食習慣改變,痛風已是很常見的疾病。
痛風是一種關節炎症狀,因血液中的高尿酸結晶引起的,病程約一週就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但會反覆發生。高尿酸的形成是因為身體消化食物後,對於嘌呤發生代謝障礙所導致。而飲食不當是造成痛風的主要原因,四十歲以上的男性或停經後的女性最容易患上。
大多數痛風都是急性發作的,好發部位在腳大拇指、腳踝及膝關節,多發生在夜晚、凌晨時間,尤其清晨氣溫低,血液循環較差,尿酸更容易形成結晶,引發疼痛。在發作的二十四小時內,會達到疼痛最高點,有些人會痛到無法走路、甚至一碰觸就疼痛。
要改善痛風問題,不妨參考以下四點︰
一、避開高風險食材
1.避吃高嘌呤食物,例如紅肉(如牛肉、羊肉)、動物內臟(如肝、腎)、海鮮類,特別是貝類與甲殼類(如貽貝、扇貝、蝦、蟹),以及部分魚類,如鳳尾魚、沙丁魚、鱒魚與金槍魚等。
2.急性發作時,不宜大量食用整顆黃豆或豆製品。
3.勿攝取酒精飲料。
4.避免喝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飲料,如手搖飲、汽水、運動飲料、瓶裝果汁等。
二、飲水適度且適量
1.靈活調整飲水量:喝水可稀釋並促進排出尿酸。應視季節、出汗量、體質等靈活調整飲水量。建議多喝水,但注意不要喝過量。
2.溫飲勝於冷飲:飲水的關鍵是多次少量、以溫水為宜,也就是要避免喝冰水,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3.茶與咖啡勿飲用過量:茶與咖啡都不是痛風患者的禁忌。研究顯示,每天適量飲用一至兩杯咖啡能降低發作風險。但同時也要注意過量飲用咖啡恐引起心悸、失眠、胃部不適等問題。
三、控制體重、堅持運動
運動有助於改善代謝功能,控制體重,但應避免突然的劇烈運動,導致體內乳酸增加,反而抑制尿酸排出。
四、定期監測尿酸指數
高尿酸或有痛風史者,應定期監測尿酸指數。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尿酸藥物。◇
(資料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