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江門看高科技產品 雨雪

    參加社團江門市ー天遊,今次行程具特別意義,可深入了解江門市的發展及高科技產業。

    江門禮樂區在一九九四年之前屬於新會管轄,之後劃歸為江門區。而禮樂市英南村是中央政府肯定的根正苗紅模範村,牌匾是中央政府發給。

村子不太,居民二千多人,若有八九名黨員,管理英南村的政務工作。

    英南村也像其他村一樣,屋外與石牆塗上務農、豐收等題材的壁畫;村裏有咖啡屋與民宿,同時也搞生態旅遊。

飯後,參觀江海區郊外的圖書館,初時以為就是圖書館而已,原來內有乾坤;因為是澳門社團前來參觀,就讓我們了解江海區的上世紀的歷史,以及現今發展的高科產品──展館在圖書館上層,不對外開放。

    江海市是個發展新區,從前也屬於新會的一個社區,後來劃入江門管理。裡面展出了江海市的歷史人物,陳少白最出名,講解員說孫中山先生為國父,陳少白為國叔。

    改革開放後,多位國家領導人及市長到江海市考察,江門地區歷史悠久,工農業在文革時已存在,開放後發展神速。

    我年輕時經江門上廣州遊玩,最記得江門的空氣很甜,因為當地有很多製紅糖工廠,煙囪飄出來的就是蒸煮之後紅糖水汽的香甜味。昔日江門、新會最多甘蔗水稻種植,所以就地而製紅糖、冰塘、米粉,江門排粉最出名。

    現在超市依然有江門排粉,十元八塊一大包,很有米味,食店樂用,批發的很大包,夠經濟。

    再說展場內的高科技產品,如超微攜帶式型侍服器;無人機,可攜十公斤物件飛行,擲水彈救山火,救人和航拍;智能機器人;廣珠澳大橋的防震鋼柱;超級智能電單車;比亞迪汽車車冚;高端家庭用品:雪櫃、微波爐、電磁爐一體化;針對歐洲客人的三合一抽濕、冷氣與暖氣機;氣炸鍋;易潔廚具;咖啡機;嬰兒奶瓶;水壺;攜便式煲水器……全是環保設備,符合世界各地標準。

    最高興的還是女講解員,因為有幾位團友那麼有興趣了解江海區的發展,細心聆聽,對各種新科技加以讚賞,她感到很開心──澳門同胞對家鄉的進步而感到自豪。◇

 

http://www.jornalvakio.com/upload_images/news/20250906/big_68bb003ab84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