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紅豆:護心、去濕、消水腫
紅豆富含膳食纖維,能夠護心、降三高,對心臟、心血管有幫助。研究也證實,紅豆的色素來自多酚類的物質,有助降血壓和保護血管;另有研究發現,紅豆的皂苷和黃酮類化合物可以降血脂、降膽固醇。
紅豆常見的食用方法是煮成紅豆湯。紅豆湯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去水腫、幫助減肥,也可以改善夏天失眠煩躁的現象。以下介紹兩款︰
1.紅豆蓮子百合湯:降火養心。百合安神助眠,蓮子健脾。苦苦的蓮子心,可以退心火,對於睡覺多夢、心火旺的人特別有幫助。
2.山藥白木耳紅豆湯:山藥健脾,紅豆利水,白木耳滋陰生津。三者搭配起來健脾利水、養陰生津。
另外,將紅豆、米、燕麥等材料,縫在毛巾布或棉布當中,就成了自製暖暖包。這些材料放熱速度慢,保溫效果頗佳且安全性高。用紅豆暖暖包輕微熱敷面部和眼周,可以改善眼睛疲勞和面部水腫;熱敷頸椎可以幫助放鬆,降低交感神經亢奮,有助睡眠;熱敷背部可改善呼吸道疾病;熱敷腹部可溫暖腸胃、子宮,改善痛經;熱敷後腰可保護腎臟;熱敷男性會陰部有助改善前列腺炎症。
二、綠豆:養肝解毒
綠豆性偏涼,清熱解毒的作用比紅豆更強。研究發現,綠豆具有保護肝臟和調節免疫力的作用。接下來便推薦三款特飲︰
1.清綠豆水:中醫認為綠豆有清熱的作用,可以給身體降溫、幫助消炎。而對於尿道炎患者,綠豆水更是一大好物。做法是綠豆煮滾後十分鐘內,不要讓綠豆爆開,當水喝。基本上喝一至兩天,尿道發炎的情況就可改善。如果純粹是為了解毒或治療膀胱發炎而喝綠豆水,就不要加糖。但如果作為平常的食療保養,則可以加一點糖,但建議加黑糖,營養更豐富。
2.綠豆湯:如果是為了去火氣消炎,煮綠豆不需要煮開花;但將綠豆煮到開花後,解毒效果更好。對於食物中毒、吃錯藥等情況,送院前可先喝一碗煮開花的綠豆湯急救。此外,喝綠豆湯也可以解酒。而煮綠豆湯時用砂鍋最好,注意不要用鐵鍋,因為綠豆皮中的類黃酮和金屬離子作用後,可能形成顏色較深的複合物,干擾綠豆的抗氧化作用。
3.三豆飲︰皮膚上長疔瘡的患者,在中醫看來是體內有「熱毒」,這時可以將綠豆、紅豆、黑豆一起加少量甘草煮成三豆飲。甘草有天然甜味,可加強解毒作用。
材料:綠豆、紅豆、黑豆各約二十克,生甘草十克。
方法:將三豆洗乾淨後,放到冰箱內浸泡過夜,煮時加入甘草,當煮至豆軟,加適量糖即可。
這裡提提大家,綠豆性涼,因此平素脾胃虛寒、便溏久瀉者不宜食用。而經期的女生也不適宜多吃,否則可能導致女性氣血瘀滯,引發痛經。
三、黃豆:滋養脾胃、美容養顏
黃豆有「豆中之王」美稱,能補養脾胃。中醫的脾包括整個消化系統,脾胃調控吸收與代謝機能。黃豆尤其適合更年期婦女保健,其富含大豆異黃酮,可以預防女性停經後骨質疏鬆。
而一項綜述研究發現,吃黃豆或黃豆製品與死亡風險降低有關;每天多吃十毫克大豆異黃酮,總體癌症死亡風險可降低百分之七,乳癌死亡風險則降低百分之九。根據美國農業部營養資料庫,一杯一百克的豆漿約含有三十毫克大豆異黃酮。
另外,黃豆芽還有清熱解毒、利尿排濕的功效,能幫助改善春季過敏與皮膚癢。研究發現,發芽能促進生物活性化合物在腸道的釋放,尤其是發芽四天的大豆,活性胜肽等成分是沒發芽大豆的六倍,抗發炎效果更好。
不過,從中醫角度看,豆芽屬於「發物」,在皮膚敏感或有帶狀皰疹的時候,不適合食用,否則會讓皮疹等症狀更嚴重。
四、白扁豆:養肺、抗病毒
白扁豆,俗稱「皇帝豆」。中醫認為,白色食物護肺,可以增強免疫力。白扁豆適合當作替換主食,纖維質和蛋白質比米飯高,熱量較低。
研究發現,白扁豆中的蛋白質FRIL可以抑制多種流感病毒。實驗結果顯示,在致死劑量的H1N1流感病毒感染之下,從鼻腔噴入適量FRIL的小鼠中,有七成安然無恙,而沒有FRIL保護的小鼠,則在八天內全部死亡。
要注意,白扁豆一定要煮至少二十分鐘才能吃!因為它含有皂苷等天然有毒物質。煮得不夠徹底,很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五、黑豆:補腎、烏髮、抗氧化
中醫認為,黑色食物與腎相對應,而黑豆尤其是補腎佳品,又有「豆中之王」美譽。黑豆的黑色外皮中富含大量抗氧化劑花青素,比黃豆具有更多抗氧化物質。
中醫所說的補腎並不局限於腎臟,而是以腎臟為中心的一個能量系統,如果腎臟的能量不足,就會出現腰膝痠軟、白髮掉髮、骨質疏鬆,以及眼底疾病。腎臟當中的精微物質與人體的成長與衰老密切相關,因此補腎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黑豆尤其適合六種人吃:腎虛者、水腫者、心血管疾病者、美容減重者、糖尿病患者以及眼疾潛在患者。
亦有臨床實驗證實,連續四周每日吃二十克黑豆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壓,讓血管更年輕。◇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