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良能,此焉為最」、「清操不渝」、「勤苦同於貧庶」。這是《晉書·良吏·吳隱之傳》中對傳主的讚語。
吳隱之為官一生,一世清正廉潔,不論擔任京官還是放任外官時,始終如一。擔任晉陵太守時,公私分明,不許吏役代勞家務,妻子自己買了柴禾背回;出任廣州刺史途中,飲「貪泉」水並賦詩,表明「終當不易心」的志向;任滿北返時,船上載的仍是來時簡單行裝,發現妻子隨帶了一斤沉香,以為來路不明,但稱「此不是我家物」,丟入滔滔江水;回朝後官拜度支尚書、太常,仍清儉不改,妻子不沾一分俸銀,與女兒紡織度日……留下了一連串廉政佳話,其中的一則,是賣狗嫁女的動人故事。
賣狗嫁女的事,發生在吳隱之任衛將軍府的主簿任上時。
衛將軍謝石是東晉名將,以在「淝水之戰」中大敗秦軍聞名於世,因將軍府機構龐大,特地把吳隱之調來擔任主簿,職責是總領府中事務,參與軍機要事,職責重大,俸祿可觀,他清儉如前,生活儉省,每得俸祿,留下日常口糧外,都散發給了孤寡病弱者。
吳隱之的女兒要出嫁了,謝石知道這位下屬的秉性,嫁女定然儉約簡單。於是把管家叫來,命他隨帶操辦婚事所需的物品前去幫忙,還特地叮囑:吳家住所狹小,帶上廚帳。
婚前一日,管家與家人上車出發,到了吳家門前,但見大門緊閉,不禁呆住了。家人問:「走錯人家了吧?」管家打量了一番,搖頭說:「不會的,先前曾來過幾次了。」
正在這時,「支呀」聲響,大門開了,只見一個婢女牽着一條狗走了出來。管家迎上前去說明來意,問道:「吳主簿的小姐出閣,卻是冷冷清清,既不見送禮賀喜人,也不見張燈結綵,這是怎麼一回事呀?」婢女回答說:「我家老爺說小姐婚事從簡,像樣的嫁妝也未置辦一件。」
「你這是去哪裏呀?請人吃喜酒?」管家再問。
婢女照實回話:「老爺也未請同僚友好,只有至親七八人到場慶賀送行。昨晚老爺叮囑,說是去把狗賣了,兌幾個錢回來辦一桌喜酒。」
管家發自內心的感歎:「人傳吳主簿清廉,連女兒出嫁的錢都沒有,竟然賣狗嫁女,儉省簡樸至此,前所未聞!」
一傳十,十傳百,吳隱之賣狗嫁女的事不脛而走,傳播遠近,還載進了國史,演繹成了典故,時至一千六百多年後的今日,還在被宣傳、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