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台灣 訪台灣彰化八卦山 憶抗日志士英魂

 盛夏時節,古木葱蘢的台灣彰化八卦山,兩門古炮靜靜伫立,仿佛仍在守護這片英烈曾浴血奮戰的土地。一百三十年前,這裡爆發了台灣抗日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如今那些留存在山間的碑志、祠堂,默默記錄著那段台灣民眾不屈不撓、英勇抗日的悲壯歷史。

 回望一八九五年(乙未年),一紙《馬關條約》使台灣被迫割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台灣民眾悲憤不已,在日軍登陸後奮起抵抗,一系列大小戰役持續近半年,史稱乙未戰爭。

 「八卦山古稱定軍山,古語云,得八卦者得天下。」據台灣彰化縣前縣長卓伯源介紹,八卦山地勢險要,是乙未戰爭中台灣抗日力量的重要據點。當時,台灣抗日義軍、黑旗軍及部分清朝官軍集結於此,與日軍近衛師團殊死搏鬥。

 「戰役非常慘烈,我們的義軍用兩門大炮,重創日軍統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日軍少將山根信成被擊斃。」卓伯源如此描述戰役的關鍵瞬間,但雙方戰力懸殊,義軍最終不敵日軍,壯烈犧牲者達四、五千人。

 歷史留下見證。一九六五年,八卦山整修道路時,人們在此發掘出六百七十九具骨骸,經勘查認定,正是八卦山戰役中犧牲的抗日烈士。

 今年是乙未戰爭一百三十周年,中新社記者近日走訪彰化時看到,八卦山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的牌坊矗立山間。園內不僅保留當年兩門古炮,還可見「乙未八卦山戰役碑志」,介紹當年戰史;古炮側後方,保留著一座不大的祠堂,供奉烈士英靈。

 距離公園不遠處,是竣工於一九六一年八卦山大佛。大佛與抗日歷史亦息息相關,如今已成為彰化重要地標。

 據卓伯源介紹,日軍佔領台灣後,於八卦山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紀念碑」。

 「當時有彰化民眾說,我們中華民族的土地上,怎能矗立著日本親王的紀念碑?」卓伯源表示,光復後「紀念碑」被拆除,經過各方募款,在原址興建了八卦山大佛,以銘記歷史、告慰英靈。

 「歷史的經驗教訓一定要汲取,抗日精神必須要永存。」卓伯源說,他二00五年就任彰化縣縣長後,設立了一八九五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跡館,通過文字、圖片等展出乙未戰爭中台灣民眾英勇抗日的歷史。

 卓伯源引用散文名家陳之藩《失根的蘭花》中所提及的,「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亡」。他認為,台灣民眾也有如此英勇抗日、保衛家園的精神。歷史不能遺忘,更不容篡改,中華民族是我們的根。

 如今八卦山上,古炮無言,訴說著不屈的抵抗精神;大佛靜默,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民眾對家園的深情。(中新社記者張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