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日常 邱文
日常,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是一種規律、必然;但是,卻會令人在不知不覺中,掉入這種常態陷阱,以為日常的便是必然、應然,諸如,生活在現代化、科技化先進的澳門,電力、自來水、通訊網絡;出門有便捷通達的巴士路線,繁忙時間每十至十五分鐘便有一班車,且可以轉乘免收一次費用,這種高度便捷形成的常,教人有理所當然的感覺,一旦有少許「失常」,人們便似「巨嬰」鬧翻天。
早前,美國「星鏈」突然斷網兩個半小時,導致美國、歐洲、非洲、亞洲等地區備受影響,這次衛星互聯網中斷事故,甚至影響到烏克蘭軍事運行。從中,教人想到,原來我們今天許多的日常,一旦「失常」帶來的後果,可以很嚴重,卻又令人難以徹底保障日常的必然。
回想澳門上一次從日常變成失常,是「天鴿」風災挾風暴潮浸淹澳門沿岸地區,斷電、斷水、斷網,令到這個先進城市損失慘重,也奪走了一些人的寶貴生命,從日常供應的「生命線」電力、自來水、網絡瞬間消失,市民頓感徬徨可見,原來我們早已掉入「陷阱」。
還有,生活在小城看似日常、必然的,放於其他地方卻有重大落差,以至打破了我們想像的發達國家必然具備如斯條件的錯誤理解。如,急救服務、電力和網絡供應、救災行動,今年以來,全球極端天氣湧現的水災和高溫天氣,看看既有的「發達國家」表現,可見一斑。
由是,怎樣從所生活的城市重新認知「日常」,既從感知上認清它非必然,會有「失常」的時候而需做好應變預案,也從推動日常精益求精中抱持寬容、容錯心態而非吹毛求疵,那麼,在這種調和中享受便捷生活帶來的滿滿幸福感,才是在日常中也意識到會有失常的心態,知所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