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日是「四‧二三」世界閱讀日,大家從早到晚都在搞閱讀活動,到底讀了多少書?看了多少字?幾多能入腦?或者說,這樣密集地搞共讀活動對閱讀推廣有沒有幫助,早前我重溫了二零一六年美國國家圖書節邀請史提芬‧金進行的一場講座,一小時的內容緊湊而豐富,基本把當前閱讀推廣的問題講清楚了。
這位恐怖小說大師說了甚麼?第一. 閱讀靠耳濡目染,得自小培養,大人不閱讀,不要指望小朋友閱讀,你比較喜歡望手機,小朋友就肯定學我們望手機。第二. 不要否定小朋友喜歡上網、看電視、做運動和其他,這和閱讀沒有抵觸,就算他們不做上面講的那些,也不代表他們就會乖乖拿起書來讀。第三. 在廁所裏面會放書的都是好人,說的就是創造閱讀環境的重要性,我自己家裏就禁止小朋友帶手機去廁所。第四. 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就像送小朋友到學校讀書,你期待的是一回事,他取得甚麼成果又是另一回事,閱讀推廣也是那樣。
第五. 從他年輕時已經知道很多人不愛看書的這個事實,但同時,讀書的人也從來不缺,作為寫作者,只管寫好自己的故事,讓更多人不討厭閱讀就是了,先讓人願意拿起書來讀再說。第六. 在一個不愛閱讀的國家當上一個知名的作者,也不是壞事。第七. 他說看川普的演說,就像擲鋼琴一樣難頂。寫作和演說應該像音樂,有節奏、有旋律,他大聲高呼找個會說話的人出來當總統,也說很懷念奧巴馬的演說。
第八. 他用自己和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一起吃飯,餐廳侍應只找他合照而無視大歌星這件事,小炫耀了身為知名作家的快樂,聽幾多次都覺得非常勵志。最後,鼓勵大家要支持本地的社區圖書館和獨立書店,認為他們才是真正能幫助推廣閱讀和文化的地方。其他大部分內容,他其實都在《史蒂芬‧金談寫作》(On Writing)裏面寫過(包括史普林斯汀那段),說明寫過有底稿之後,似乎對口才和演說都有幫助。買這本書看,保證會有收穫,做閱讀推廣回歸到書籍本身,應該才是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