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很難追蹤確切來源,迄今僅少數隕石成功追溯到源頭,但透過研究地球隕石與太空小行星化學組成、模擬碰撞過程,一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最常撞擊地球的隕石類型幾乎來自固定的小行星群。
目前已知隕石超過七萬顆,但其中只有百分之六被明確認定是來自月球、火星或灶神星(主帶最大小行星之一),其餘百分之九十四的來源始終未確定。
歐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學家Michael Marsset、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天文學家 Miroslav Brož 團隊使用紅外線望遠鏡,測量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運行的幾個小行星群化學成分,將其化學指紋與地球最常見的H型(高鐵型)、L 型(低鐵型)球粒隕石組成進行比較,並根據氬的不同同位素比率測量隕石年齡,驚訝發現如今降落在地球的多數球粒隕石都來自三個特定小行星家族。
當小行星在小行星帶內相撞,產生的大量碎片團塊往往落在圍繞太陽的大致相同軌道,以相同速度移動,我們稱這些碎片為小行星家族。
研究人員表示,如今地球多數隕石基本上都來自主小行星帶三個特定小行星家族碰撞產生的碎片雲,其中一個為Massalia小行星家族,於四億六千六百萬年前和四千萬年前發生過巨大碰撞,另外兩個碰撞時間較晚,分別是七百六十萬年前與五百八十萬年前,這可追溯至名為Koronis與Karin的年輕小行星家族 。
若是H、L型球粒隕石以外的不常見隕石,則起源自Veritas、Polana、Eos的小行星家族。
這些研究新資訊除了讓天文學家更了解太陽系與行星如何隨時間演化,也讓百分之九十以上隕石的來源得到確定,使科學家可以追蹤更多小行星、隕石未來路徑以及源頭。
其餘十的隕石的來源仍然是未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計劃會繼續研究,這次的重點是描述五千萬年前形成的所有年輕家庭的特徵。(天文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