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昨列席立法會回應議員關於明年施政方針問題。並引介五個施政方針重點。
柯嵐表示,二零二六年將重點推進以下具體工作。
一、緊扣「三五」規劃部署,圍繞行政長官「四大建設項目」的構想,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首先,透過特區政府設立的跨部門工作小組,統籌協調「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及「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的籌建工作。其中,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建議選址在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和新城C區,透過「雙地段」兩岸佈局,建設澳門國博文化館、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三大場館,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標誌性、高規格的重大文化設施,承載「兩個打造」的重要平台,以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引擎、居民就業的新機會、文化事業的新地標。計劃於二零二六年首先開展澳門國博文化館的建築概念設計工作。其次,分三個階段推進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建設及辦學。首階段是開展澳門大學在橫琴合作區新校區的建設,同時安排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旅遊大學入駐合作區內已有設施,二零二六至二零二七學年起開展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第一期延伸辦學。第三,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在完成中醫藥分中心掛牌的基礎上,將深化與江蘇及廣東兩地轉移轉化中心的合作,進一步籌建管理及技術人員團隊,帶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二、牢牢守好民生底線。
在醫療衛生方面,持續建設高品質醫療衛生體系。開展澳門健康調查,增加自助健康檢查站,深化健康社區計劃,強化社區心理支援,逐步推動無煙澳門建設。建立學童健康體檢新機制,強化對長者綜合照護服務的支援,擴大內地醫保津貼範圍至廣東全省及福建省。為鼓勵生育,將繼續發放育兒津貼和出生津貼,並實施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優化托兒服務,構建「家長學堂」,發展從孕期到育兒和教育的全鏈條支援網絡。在長者養老方面,進一步調升照顧者津貼金額並擴大覆蓋範圍,打造十五分鐘社區長者服務圈;強化獨居及兩老家庭長者照護,逐步推動獨居長者和兩老家庭免費使用平安通服務。同時,創設跨境養老試點服務。在社會保障方面,適當調升失業津貼、疾病津貼、結婚津貼及喪葬津貼。繼續促進跨境社保權益和公共服務「軟聯通」,提高居民的生活保障。
三、聚焦人才培養與青年成長,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在教育發展方面,推進澳門與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對接;有序構建與澳門學齡人口變化趨勢適配的學校系統,完善學額規劃和班級收生措施;加大融合教育和資優教育資助投放;支持學校建設AI教室,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推動高校學科建設,深化人才培養與各大產業需求的銜接。在科技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夯實產學研及科技教育根基,充份發揮四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國家級科技平台作用,推動中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技術轉化。在人才工作方面,堅持育才與引才雙軌並舉。發展現代職技教育,完善人才需求調研。建立兩個跨部門工作組,系統優化從物色人才到人才落地澳門發展的全鏈條支援服務。加強高校國際合作,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在青年工作方面,完善頂層設計,成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強化愛國愛澳教育。創設平台,聆聽更多青年的意見。努力構建助力青年成長成才和施展抱負的「四階梯」支持措施,包括:非高等教育的生涯規劃及身心發展,高等教育的升學和實習,畢業後擇業和就業,以及職業生涯的向上流動支持。另外,將深化青年學生參與國際交流,擴大國際視野。
四、全力推動橫琴合作區建設。
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遵循「澳門+橫琴」的發展方向,從醫療、教育、社工和社會保障、文化及體育的融合發展等方面,全力推動兩地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幫助達成橫琴合作區第二階段建設目標。
五、協調推進公共機構改革。
按照特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合併文化局、文化發展基金和體育局,不斷提升施政效能與服務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