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來自斯洛伐克的約翰·拉雅克在第一次中國之旅中收穫著希望。
作為一家建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拉雅克計劃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為契機開拓中國市場。他在調研後帶來一份意向合作名單,期待為有意赴斯投資的中國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中國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市場,但我對我們的方案有信心。」拉雅克說。
以「數智領航,服貿煥新」為年度主題的本屆服貿會近期在北京啟幕,80餘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設展辦會,近2000家企業線下參展。
展廳外,各色旗幟飄揚在首鋼園的鋼鐵森林間;展廳內,世界各地的展品琳瑯滿目。一幅全球攜手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圖景正生動展開。
「朋友圈」持續擴容
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的伊朗館,一側擺滿極具波斯風情的地毯、繪畫等手工藝品,另一側則展示著該國發展成就和投資機會,擁有鋼鐵、石化、物流等產業的伊朗恰巴哈爾自貿區赫然在列。
「這是我們第一次來中國參展,希望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的能力,吸引更多投資者。」該區管理發展副主任亞爾·穆罕默德·侯賽因博爾說,特別希望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得到中國企業的幫助。
同是首次參展的澳大利亞獨角獸企業Canva可畫則深耕中國市場多年。2018年進入中國以來,這一視覺傳播平台已累計在此生成6億餘份設計素材。
「我們在中國市場看到的不僅是用戶規模的擴大,更是創意生態的日益成熟。」該企業中國區總經理王可辛說,期待此行與業界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更好賦能企業和個人,為生態共建和產業升級貢獻力量。
「突出國際參與,彰顯開放平台價值」是本屆服貿會的重要特色之一。今年的參展企業包括沃爾瑪、阿斯利康、畢馬威等近50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覆蓋26個服務貿易前30強國家和地區,國際化率超20%。
在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的展區,特斯拉和高通的數智化產品和服務十分吸睛。
該聯盟工作人員張亞溪介紹,聯盟通過交流合作、智庫研究和政策對話等功能促進行業發展,成立3年來會員企業迅速增至近300家,可謂是全球服務貿易開放合作的生動縮影。
「中國機遇」惠及全球
作為化工領域專家,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工程與信息技術學院候任副校長大衛·劉易斯在教學科研中始終與中國同行保持密切聯繫,近來更共同聚焦綠色發展等議題。
不過,此次參加服貿會,劉易斯稱自己為「教育服務供應商」。「我們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助力他們更好發展自己的事業。」他介紹,該校視中國為重要的生源地和合作伙伴,開幕當日即與2家中國企業簽訂新合約。
看好中國機遇,本屆服貿會主賓國澳大利亞組織了包含近60家企業機構的參展以來最大規模展團,展台面積360平方米,創歷屆之最。
「澳大利亞致力於開拓中國市場,我們的服務供應商願意並已準備好發展新的合作伙伴關係。」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大中華區總經理、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商務公使戴德明表示。
中國服務貿易近年來穩步增長,今年1至7月服務進出口總額45781.6億元,同比增長8.2%。貿易結構也持續優化,從曾經依賴物流等傳統行業,逐步轉向高附加值、高知識密度、高創新性領域。
服貿會見證著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創造新機遇。以近期增長顯著的旅行進出口為例,隨著「中國遊」持續火熱,去哪兒平台7月中旬推出的英文版在文旅服務專題展上引人關注,不少參觀者在現場體驗各項操作。
工作人員介紹,平台8月入境遊訂單量較上月增長近七成,未來還將繼續豐富英文內容生態,開發多語言支持、跨境支付優化等功能,助力更多外國遊客享受「絲滑」中國行。
開放合作促共享共贏
遼闊的中國海域上,挪威的浮式海上風電、海洋能源轉換及水產養殖技術將助力建成一個個以綠色水產養殖項目為代表的「海上牧場」。這是中國和挪威企業在本屆服貿會上通過簽訂協議共同擘畫的「藍色田園」新願景。
「我們期待和越來越開放的中國加強合作。」挪威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漢寧表示,中國持續推動高水平開放有利於全球攜手應對當前的貿易保護主義衝擊。
作為全球貿易增長主要驅動力的服務貿易,正日益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領域。參展人士紛紛表示,本屆服貿會繼續彰顯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增強了世界開放合作的信心。
「儘管當前全球化面臨一些困難,不過,如中國和東盟完成自貿區3.0版磋商等事例表明,開放合作始終是世界主流。」菲律賓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格倫·佩尼亞蘭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本屆服貿會期間還將發佈一系列權威報告,並舉辦13場主題論壇、82場專題論壇、81場洽談推介活動。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劉重霄指出,服貿會正積極構建基於長期價值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從而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更為中國乃至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第一次在中國逛展,我很享受這裡熱烈的氛圍,還關注到很多創新點。」意大利留學生瓦萊里奧說。這名金融專業的大四學生在會場感受著世界的互聯互通,也暢想著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種種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