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東北海岸,介於榜鵝鎮與烏敏島之間的海域,有一片綠洲,名為科尼島,在地圖上它的名字是實龍崗島。它距離新加坡最近點僅有100公尺,並以一條細細的小橋連接新加坡本島,島上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開闢的自然生態公園,所以又被稱為科尼島自然公園。
科尼島是未經開發的自然公園,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島上棲息著約80多種鳥類,其中還包括一些較為罕見的瀕危鳥類,據說連原生長於印度的婆羅門公牛,也在島上安家。人們無論是漫步森林小徑、享受熱帶沙灘、又或是動植物愛好者到島上探索,也一定會得到意外的驚喜和樂趣。不過,在登島之前,要奉勸大家務必先準備好口罩、防蚊用品、足夠的食水,還有的是要預備一對橡皮靴子(水鞋),以應付在沼澤裡行走或漲潮時使用,如此一來,那便可以放心走進這片大自然公園了。
科尼島佔地50公頃,在1930年至1950年間,它曾一度被稱為虎豹島,這是因為出生於緬甸的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買下了該島,並在島上建造了虎豹海濱別墅,故又稱為虎豹島。胡氏兄弟因研發虎標萬金油藥膏,得以建立了他們的商業帝國而聞名,他們又創辦了本地的中文日報《星洲日報》。按文獻資料顯示,他們在1937年曾公開招標建造了一座海濱別墅,這是胡氏家族現存的唯一別墅,因為他們兄弟倆於納森路的另一棟別墅「翡翠大樓」,於1980年代已被拆除。
虎豹海濱別墅在二戰期間遭到破壞,1950年代,印度商人古拉姆.馬胡德買下該島,他把虎豹島改名為科尼島(Coney Island),試圖仿照美國紐約的科尼島模式,把虎豹島打造成休閒度假島。他的構想比聖淘沙島的開發早了20年,他計劃在島上開設游泳、划船、釣魚等戶外設施,並在島上經營酒店、溜冰場、舞廳、餐館、酒廊及海濱度假屋等。可惜這項商業計劃,後來被認為是一個無利可圖的項目,終於在3年後便被廢棄了,最後只留下了科尼島這個名字和胡氏兄弟在1937年建造的虎豹海濱別墅的遺址。
筆者與友人因為出於好奇,某日結伴同往科尼島探險,希望可以一睹快將煙沒於叢林裡的虎豹海濱別墅的當年面貌。我們進入科尼島之後,沿著小路走向海灘,再從主幹道通過一條隱蔽的小路走進森林,穿過沼澤地,正好那時正值退潮,水位很低,只是地面滿是泥濘,我們穿上橡膠靴,沿著泥濘小路走去,並且邊走邊透過茂密的樹葉,去努力尋找任何建築物的蹤跡。終於,我們發現前面有一幢被鐵絲網圍著的建築物,在圍欄上掛著一塊已經長滿了青苔的告示牌,相信是很久之前就已經被安裝在那裡,它上面詳述了「虎豹海濱別墅」的歷史,這讓我們知道是找對了地方。◇(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