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皖遊(八)  圖文/平川

 江西的景德鎮,到處都是售賣陶瓷的店舖,在團隊前往陶陽里御窰景區的路上,路過一間陶公塾,據說內裡售賣的,都是學生們製作的瓷器,放在那裡當成是藝術品來出售的。路上可以看到有高大的煙囪,據說景德鎮在鼎盛的時期,曾經有數千座窰爐,所以那時煙囪是隨處可見的,後來隨著氣窰及電窰普及,煤窰及柴窰就很少用了,現在城市高速發展,很多老煙囪都被拆去,消失的煙囪,就只能成為景德鎮人心裡的回憶了。

 景德鎮市陶陽里御窰景區,位於景德鎮的城市中心地帶,自宋以來,景德鎮先民沿河建窰,因窰成市,形成了世界建築史上絕無僅有的老城格局,也成就了「東方瓷都」的美譽。中國御窰工藝博物館,建於珠山東路明清兩代御窰廠遺址之上,於2008年10月正式開館。明洪武二年(1369年)開設的皇家御窰廠,經歷明清兩代,前後延續四百多年,專門燒造的瓷器供皇帝御用,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品類最多、工藝最精的官窰,瓷器精美絕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1982年至1994年間,當局曾對窰址進行了多次搶救性考古發掘,2002–2004年對窰址正式發掘,清理出明初的窰爐等遺蹟,又發現明代早期、中期瓷器碎片十餘噸,那天我們也有到遺址的現場參觀。

 博物館建築的理念,是運用中國傳統的五行觀念,體現了金、木、水、火、土五大基本元素,也符合瓷器燒造的過程。瓷釉含有金屬的成份,木是燒造瓷器的主要燃料,水是清洗及揉合陶土的必需品,火是使土化為瓷的神來之筆,而土更是陶瓷的基本材質。瓷器燒造的過程,與中國的五行觀念高度契合,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觀念。

 在陶瓷博物館旁邊,有一座房子供奉著一位名為童賓的人,門楣上懸著一幅清雍正青花瓷匾,上面寫著《佑陶靈祠》四個字,字體蒼勁有力,瓷匾的上款是:雍正九年仲冬,下款寫著:「督陶使沈陽唐英題」,四周雅致地纏枝蓮紋,角落釉里紅印章添了亮色,究竟童賓為何許人呢?原來說來是有段古的。

 話說明朝萬曆二十七年,當時朝庭命御器廠燒製青花大龍缸,因龍缸體型巨大,極易在燒造的過程中裂開變形,成品率極低,成本卻很高昂。太監潘相奉皇命到景德鎮督造大龍缸,燒造了許久,始終未能成功。潘相著急,就加倍逼迫和殘害瓷工。在此危急關頭,一位名為童賓的把桩師傅挺身而出,縱身跳進窰爐之內。傳說次日開窰,龍缸竟奇蹟地燒製成功了。童賓的壯舉激起了窰工的義憤,為此,官府在御器廠的東側修建「佑陶靈祠」,尊奉他為「風火仙師」。從此,窰工世代在燒窰之前,必先祭拜童賓,祈願成瓷,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但是,明代的事情,為何瓷匾會在雍正年間來製造呢?這是因為雍正時期的窰務佐理唐英,因對童賓甚為敬仰,在他的《陶冶圖說》中,就專門撰寫了一節「祀神酬愿」,來頌揚童賓以身殉窰的精神。正是出於這份崇敬,唐英於雍正九年特製此匾,以追念童賓。

 旅程最後的一站,是到南昌縣黃馬鄉的鳳凰溝風景區去參觀,那裡面積有8平方公里,以生態農業為主題,是一個農業生態示範園,屬於4A級旅遊景區。區內山清水秀,綠樹成蔭,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是休閒的好去處。團隊遊罷後,乘機返回珠海,結束六天的行程。這次走訪了多個景點,也感受到不少異鄉的風土人情,特別是到過最美的黃山,為此行的一大收穫。◇(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