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白鶴原的新春》背後的民心溝通與政權敘事 徐薏
在資訊傳播與民眾需求不斷變化的當下,不少國家會通過文化產品傳遞政策溫度與社會關懷,朝鮮年初推出的電視劇《白鶴原的新春》,便是其順應時代需求、調整宣傳策略的典型體現。這部於今年四月至上月在朝鮮中央電視台播出的二十二集劇集,打破了外界對朝鮮傳統影視作品的固有認知,以全新的內容與風格,承載着特殊的社會功能與政治意涵。
過去,朝鮮的宣傳類節目長期陷入「公式化」困境:內容多圍繞歌頌國家與領導人展開,將社會塑造成衣食無憂的烏托邦,情節單調且脫離大眾真實生活體驗。然而,隨着年輕群體通過非正規管道接觸到韓劇等外國影視作品,對傳統宣傳內容的厭倦與冷漠日漸加深,甚至出現「偷看國外電視節目」的現象。為重新吸引年輕觀眾、讓文化產品與大眾文化接軌,《白鶴原的新春》率先在風格上做出突破──它繼承了一九九零年代熱門農村劇《石溪的新範》中「黨書記帶領農場職員成長」的核心題材,卻摒棄了舊作過於單一的「說教感」,大幅強化浪漫元素與戲劇衝突,加入家族成員衝突、年輕人情感等貼近當代社會的劇情設計,用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敘事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這既是對傳統宣傳模式的革新,也是應對資訊多元化衝擊的主動調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