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這樣的字【磅】,於量辭它是重量單位,常衡一磅等於零點四五三六公斤。亦是幣值單位,如英磅。也是量器,秤重用途,稱之為磅,名辭。於動辭是指以量器來量出重量,如磅體重、過磅等。在此用義,粵音大家都知字會是讀「傍」。
自回歸後,鄰埠電視傳媒,每天於新聞報道前,會有段頌揚祖國海晏河清情懷小品。當中便有提及「磅礡」這個辭彙,唯當讀到這個「磅」字時,一直以來都是把它作「傍」讀,究其大多認為此字照讀無訛!
實則有關於「磅礡」此處之這個「磅」字,是個既定辭彙,據《廣韻、正韻》普郞切《集韻、韻會》鋪郞切,又音滂。《粵語審音》音旁。石落聲。又廣大無邊貌。
而讀平聲的磅(旁),義釋除有石落聲及廣大無邊貌,氣勢盛大貌外。亦有混同、充滿、擴大及箕坐意思。箕坐,便指人雙腿張開這種不拘禮節之坐法。宋·司馬光《送聶之美攝尉韋城》詩:「唯憂課書殿,豈慕薦飛章。志氣空磅(旁)礡,才華浪激昂。」詩中「磅礡」這個磅字,司馬光就是把它安於律詩之平聲位置,證明這處個字是要讀旁。又看明·方孝孺《宿峰頂》首七律怎說:「層崖削壁跨千重,坐鎮西南勢獨雄。元氣昆侖磅(旁)礡外,祥光隱見有無中。珠瓔寳佛留全相,金碧樓臺倚半空。縱是蓬萊并弱水,清虚難與此相同。」可以看到前人不約而同,對這個辭彙之「磅(旁)」字,於詩內也同樣將其安於平聲位置,所以好肯定相信它不會是讀仄聲之「傍」!
又於「磅唐」這個辭上,也同樣是讀平聲。《馬融·長笛賦》騈田磅(旁)唐。《註》磅(旁)唐,廣大盤礴也。又山名。《王子年·拾遺記》扶桑東五萬里,有磅(旁)磄山。
至於「磅硠」是形容鼓聲,於此字也是讀「旁」,《張衡·思玄賦》觀壁壘於北落兮,伐河鼓之磅(旁)硠。屬象聲詞。
又《集韻》披庚切,又音烹。形容大聲或名聲極大。《司馬相如·上林賦》沉沉隱隱,砰磅訇礚。砰磅(娉烹),亦形聲辭也。
由此可知於「磅礡、磅唐、磅硠」這些辭彙中之「磅」字,讀音是「旁」,並不可先入為主,見字照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