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雲)清末大宮主  馬不前

據說:清代固倫宮主威儀顯赫,她如出宮,便有一大群太監和護軍喝道淨街,即使途中與親王相遇,親王的馬車也不得不閃往小胡同避她一避,恭親王雖是她的生父,有一次為此狼狽不堪,故而奕訴常說:他人是母以子貴 (指慈禧因子載淳而貴為太后),我是父因女賤。

據溥心畬說:我家大宮主的一生言行,無可指議,我們孩子,對她比老王爺還要敬畏。

大宮主恪守宮眷對朝政不加干涉,但對光緒帝,則多方迴護,克盡大家姐之義,光緒大婚前選后,慈禧授光緒一柄玉如意,選中何人便把如意授誰。備選者有:慈禧之弟桂祥女兒,鳳昌之女和長敘二女。四人中,鳳昌之女最俊美,光緒正要把如意授她,慈禧大喝一聲「皇帝!」把嘴向桂祥之女一呶,光緒只好垂頭喪氣把如意授給他的表姐。大宮主將兩個荷包交給長敘兩女,這兩女便是後來的珍妃與瑾妃。

光緒雖然得不到心儀之后,得了嬌憨明慧的珍妃,聊勝於無,全賴大宮主的幫忙。義和團事件,八國聯軍侵京,慈禧顧全老命,攜帶宮眷西逃,大宮主也在其中,隨同逃亡,逃亡前,珍妃建言皇帝應留京師,與侵略者談判,這一番話,把慈禧氣壞,一聲:「把她扔到井中去!」二總管崔玉貴是馬屁精,遵旨把珍妃推入井中。大宮主在慈禧盛怒之下,不敢批她的逆鱗,只好心中哀傷。

慈禧太后平日養了一位繆太太(繆素筠)在宮中,替她寫字寫畫,賜給臣工,此人頗懂明哲保身之道,既不敢干預政事,又不參與賣官鬻爵勾當,在宮中與大宮主甚為相得,她出宮後,向人談起宮中歲月,談到大宮主,常常推崇備至,她說:大宮主是一泓濁水中一股清流。

慈禧與光緒相繼斃逝三年後,「辛亥革命」的炮聲震碎了滿清皇朝,大宮主自然不能繼續住在宮中,好在她身為固倫宮主時,每月可以關到月用錢的餉數百兩,居宮衣食無缺,她把月用儲存起來,出宮後不致財困,在恭王府優悠歲月,倒也有個不錯的晚年。北京人有時在戲院中一位旗人老太,手搖扇子,專心聽戲,馬連良,梅蘭芳等人的戲,都是她的心頭之好。她在宮中,陪慈禧聽戲上了癮,到了垂暮之年,還是樂此不疲。

這位慈禧的女兒,活到八十多歲,才在北京逝世。(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