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為響應「五‧一八」國際博物館日,澳門二十五間博物館於昨日聯合在大炮台迴廊舉辦文博界年度盛事「二0二五澳門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啟動禮,活動當天設有展覽、五節龍表演、工作坊、聯館導賞及實境解謎等,內容豐富多彩,吸引市民踴躍參與,氣氛熱鬧。
啟動儀式由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郵電局副局長劉蘭華,文化局代副局長何鴻斌,海事博物館館長薛啟善,澳門保安部隊事務局警司石霆峰,消防局一等消防區長馮偉業,澳門大學圖書館館長徐鴻教授,澳門科學館副館長張雄發,美高梅文化藝術總監梁淑賢,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兼鏡湖醫院院長吳培娟,蓮峰廟慈善值理會副主席龔永興,同善堂值理會值理姚健池主禮。
文化局代副局長何鴻斌致辭稱,本澳的博物館積極運用數字化技術、教育項目和社區合作,深化展品內涵。當局今年將持續優化文化服務設施,升級各場館的軟硬件,並加快推進澳門世界遺產展示館的建設,運用數字科技生動呈現「澳門歷史城區」的普世價值。
啟動禮當日特別推出聯館導賞及「逃出博物時空」,深受市民歡迎。聯館導賞帶領市民從大炮台迴廊出發,遊賞鏡湖歷史紀念館、消防博物館及葉挺將軍故居多間博物館,探索澳門的消防發展及感受家國情懷;「逃出博物時空」則以遊戲方式探索澳門博物館,為參與者帶來沉浸式的文博體驗。活動現場同時進行「藝想燈塔:故事與手工創作賽」頒獎儀式,創作賽旨在鼓勵參賽者以東望洋燈塔作為靈感,結合故事創作與手工藝,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合共收到五十三份參賽作品,最終評選出公開組、青少年組和兒童組的優異獎各三名。
為加強博物館間的聯動,由二十五間博物館共同策劃的聯館展覽「博物館走廊」即日起至六月十五日在大炮台迴廊展出,同場推出「聯館套印」活動,參觀者可於展場及部份博物館領取空白明信片,遊覽各博物館收集獨具特色的紀念印章,製作套色印章明信片。
今年為進一步推動文博走進社區,滋養居民生活,提升幸福感,主辦單位於五月十七日及十八日配合「文化走進社區」活動,於部份活動地點設置「流動博物館」,讓更多市民及旅客關注各社區中的博物館,共同推動文博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場設有多間博物館的展板及舉辦工作坊,其中澳門博物館推出實境解謎遊戲。參加者吳小姐表示,對博物館的印象多為參觀及教育性質,今次活動參加者要根據任務卡探索博物館解謎,認為活動新穎。她希望政府開發更多供不同年齡人士邊遊戲、邊學習文化知識的活動。參加絲網印刷工作坊的鄭女士認為工作坊有趣,又稱平日經常到博物館參觀,期望博物館增加更多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元素,以及可在博物館看到更多關於本澳建築及歷史人物的資訊。
參與系列活動的文博機構及單位包括:中西藥局舊址、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典當業展示館、冼星海紀念館、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消防博物館、海事博物館、通訊博物館、聖若瑟修院藏珍館、葉挺將軍故居、路氹歷史館、鄭觀應紀念館、澳門大學藝術博物館、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澳門文學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澳門林則徐紀念館、澳門保安部隊博物館、澳門科學館、澳門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龍環葡韻、鏡湖歷史紀念館、饒宗頤學藝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