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中國塔里木盆地,除了冬小麥,難見幾分綠色。然而,走進新疆庫車市農村的一座智慧農業植物工廠,一片片生機勃勃、五彩斑斕的春色隨即映入眼簾。
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地處大漠邊緣的庫車氣候乾旱、水資源有限,主要依靠天山冰雪融水灌溉,荒涼、貧瘠成為多數人對這裡的第一印象。
位於庫車市玉奇吾斯塘鄉甬庫同心村的這座植物工廠裡,菠菜、香菜、茼蒿和油麥菜等水培蔬菜呈現出的顏色各有特點,遠處的草莓種植單元上,綠色植株與星星點點的白色花朵、紅白草莓相映成趣。這裡不受季節和天氣限制,全年生產零農藥、零重金屬、零激素的高品質蔬果。
「香野、甜查理、章姬、奶油白⋯⋯」29歲的草莓管理員艾力·克力木是當地村民,說起自己種植的「寶貝」就停不下來。從去年工廠建設至今,他已在此工作近10個月。能讓「綠洲」長出香甜可口的草莓,令他頗感自豪。
這座沙漠邊緣的植物工廠由浙江省寧波市援建。項目自2024年5月開始建設,10月中旬正式投產,是庫車市無土栽培植物工廠的試點樣板。工廠負責人張亞萍說,這裡可按照客戶需要,生產不同品類的蔬菜和草莓。新春第一茬草莓大受歡迎。目前,第二茬草莓也已迎來採摘高峰。
「植物工廠的設備幾乎全自動化了,一個人就可以管理4畝草莓。」艾力·克力木說,他每天的工作包括管理滴灌、剪枝、採摘等,如果有問題還可以隨時諮詢技術員。
「培育高品類蔬菜需要技術人員的支持,推廣中心會及時為管理員提供諮詢。」庫車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趙紅霞介紹,植物工廠的智能溫室和無土栽培技術設施,讓每一棵蔬菜都在理想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以前種地全憑經驗,現在學會看EC值、PH值這些數據了。」在技術團隊的指導下,艾力·克力木和同事們從播種、育苗、移植、定植,到數據記錄與分析,每一步都細心周到。
在植物工廠牆上,生產計劃安排表整齊地記錄著每一單元的播種、定植、采收日期和生長情況。艾力·克力木熟練地點擊電子屏幕,控制水肥滴灌和遮陽系統,簡便高效。
植物工廠不僅為村民打開了一扇通往現代農業科技的大門,也給鄉村和艾力·克力木這樣的村民們帶來了傳統種植之外實實在在的收益。
寧波市援疆指揮部負責人楊勇介紹,佔地6912平方米的植物工廠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帶來70萬元固定租金和乾股收入,26位村民通過在此務工實現人均增收4萬元。
近年來,新疆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沙漠中的「綠洲」越來越多,各類農業設施在科技助力下培育出纍纍碩果。
在和田縣經濟技術開發區萬畝設施農業基地,新疆盛世華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三年建成約1000棟日光溫室大棚,年產蔬菜7萬噸,產值約2.4億元,上千名群眾在企業務工;喀什金保銀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辣椒育苗大棚裡,智能化生產線日均育苗超3萬盤,出苗率可達98.6%;被譽為「無花果之鄉」的阿圖什市,通過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引進反季節新品種,讓無花果「住進」現代大棚,實現四季供應。
「滿眼都是清新的綠色,在這上班每天都很開心。」正在管理草莓的艾力·克力木滿面笑容地說,植物工廠吸引了很多遊客來參觀體驗,「我們的草莓很甜,日子一定也會越來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