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雲南鄉村振興裡越來越多的「她力量」 嚴勇

 在廣袤的中國鄉村土地上,越來越多巾幗之花扎根各個領域,成為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雲南自然條件優越,近年來,帶有「雲南味道」的生態農特產品受到市場青睞,但本地品牌競爭力較弱。2014年,在外從事廣告行業的雲南「80後」女孩袁光翠回到家鄉祿勸縣,聚焦雲南土特產,立志打造有知名度的雲南本地品牌。

 袁光翠帶領團隊不斷探索,與雲南科研院所及相關領域專家展開合作,一方面,她和團隊深入鄉村,選擇適宜的種植區作為農產品供應端,做到了農特產品生產標準化、品質化;另一方面,袁光翠把雲南非遺元素融入包裝,通過互聯網講述品牌故事。

 2024年,袁光翠的奮鬥有了成果,雲南逐南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集種植、加工、包裝、銷售、體驗於一體的農特產品鏈式佈局也加快形成,從源頭品控到文化賦能,品牌競爭力也如期提升。

 農特產品,一頭連著消費市場,一頭連著老百姓。這些年來,袁光翠定期邀請專家「上門」培訓,為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以「訂單種植」的方式,進行優價收購,為農戶解決了供過於求、銷路不暢等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袁光翠帶領的公司累計幫扶帶動農戶1000餘戶,每戶年均增收超3000元。

 袁光翠說,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讓不少合作社和農戶主動加入,近兩年還有不少種植戶主動詢問農產品生產標準,傳統種植觀念在慢慢地發生轉變。

 「她力量」帶來的變化還有更多。來自雲南省牟定縣的傑魯彝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瑞瑞是一位「85後」。自幼深受彝繡文化熏陶,金瑞瑞對彝繡技藝有著特殊的情感。過去,母親靠這門手藝賺錢養家,將她培養為了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

 2014年,金瑞瑞毅然回鄉創業。專業不對口的她,在彝繡品牌創立上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最終在家人和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步入正軌,如今已輻射周邊村寨的2000多名繡娘。

 金瑞瑞說,她的彝族名字是「傑魯依瑪」,翻譯過來意思是「不要怕,大膽往前走」。這正是她性格和經歷的真實寫照。

 據統計,農村婦女佔農村勞動力的65%以上。鄉村振興裡的「她力量」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女性的奮鬥風采。

 在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雄關鄉,苟玉琼是第一個種紅心獼猴桃的人。剛開始,並不成功,由於技術上的問題,第一批栽下的紅心獼猴桃樹僅結出幾百公斤果子,雖然味道甜,但個頭小,賣相差,銷量並不高。

 後來,通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苟玉琼找到了原因。之後的大半年,她每天和工人在基地裡勞作,著力解決獼猴桃種植過程中抹芽、疏花、授粉、疏果、綁枝等關鍵技術難題,精心管護每一棵樹苗。

 2019年,苟玉琼種植的「雄關驕陽」獼猴桃一上市,就以品質好、甜度高、性價比高成功打入全國市場。掌握了紅心獼猴桃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後,她於2020年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251戶,免費對村民進行技術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村民們初步掌握了獼猴桃栽種技術,並湧現出一批種植規模達5畝以上的大戶。

 在這位「新農人」的帶動下,目前雄關鄉紅心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到800多畝。

 「下一步我們還要持續做好品控和品牌塑造等工作,讓我們這裡的紅心獼猴桃走向全國。」苟玉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