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韻•中子)清明祭樂   中子

因為是閏年的關係,今年的清明節是在公曆的四月四日,這個節日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既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民間重要的節日,從節氣上來看,清明者乃是萬物皆在成長,清潔而明淨也,是一個好的生產時間;若從節日上來看,則是一個懷念先人,慎終追遠的日子,所以有著不少的傳說和習慣。

我們中國現在已不是單純很靠農業來發展社會,即使是在農業生產上,也有很多的科學技術給予支援,所以不需要只賴二十四節氣作提示了,而清明節反而是更多著重在拜祭先人方面,當然還有踏青郊遊、插柳門頭、玩鞦韆風箏、吃應節食品等,亦有頗多和清明節有關的作品,其中陳培勳的交響樂《清明祭》,卻是一部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從音樂上來看,此曲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主題清楚,曲式結構嚴謹,樂器的運用手法高明,織體豐富,交響化程度理想。但若從創作年代和樂曲標題上來看,卻是具有另一番的內涵,超越了清明祭祖的描寫了。

《清明祭》完成與一九八零年,是他的編號第二的交響曲,翌年得到第一屆全國交響樂作品比賽的優異獎,並被灌錄成唱片和出版總譜廣泛發行,之後在一九九三年入選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可說是跨出了國門,立足世界。

這部作品並非單述民間習俗,而是取材於七十年代的天安門事件,那時出現了很多的民間詩作,借清明節來懷念國家的一位領導人,亦為那個年代為真理而犧牲的無名勇士,作曲家是濃厚的音樂筆觸,憑曲寄意,獻給他們。

作品是單月章式連續演奏,大約是分為三個段落,每段都有小標題,都是來自天安門詩抄的名句,分別是《烈士碑前》《忠魂舞》和《遺願化宏圖》,樂曲扎根在民族歷史和精神的最深處,將龍的傳人之苦難、理想和力量融為一體,具有大氣磅礴、沁人心脾、催人奮進的效果,可說是有著清明節的第三種含義,所以今天我們欣賞《清明祭》的時候,不妨多想一想那個年代人民受到的無理限制,但卻不屈不撓,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和抗爭,最終是定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