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邊境小康村嚮往的幸福生活  張偉

 「要是我能年輕幾歲就好了,越來越好的幸福生活讓人更有盼頭。」88歲的邦仲村村民扎西旺杰說,這就是他當下的願望。邦仲村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米林鎮,毗鄰219國道,與林芝米林機場僅一牆之隔,是西藏4000多公里陸地邊境線上的628個邊境村之一。

 走進扎西旺杰家,一老一新兩座藏式樓房引人注目。左側土木結構的老樓建於20世紀80年代,上面一層住人,下面一層養牲畜。隨著歲月更迭,屋頂的木板變得陳舊斑駁。

 右側磚混結構的新樓也是兩層,彩鋼鋪就的屋頂比一旁的老樓高出許多。屋內現代化的家用電器與古樸的藏式家具一應俱全。從窗戶望出去,村裡縱橫交錯的柏油路,一排排整齊的藏式院落都盡收眼底。

 扎西旺杰說,別看破舊的老樓現在被新樓搶去了風頭,當初在邦仲村也算得上是「一枝獨秀」了。那還是改革開放不久,扎西旺杰帶著幾個兒子跑運輸,伐木頭,吃了不少苦才建起來的。直到2007年,西藏實施的農牧民安居工程落實到位,村裡每家每戶都新建了房屋,也就沒人再羨慕他們了。

 出生於1931年的扎西旺杰經歷過新舊西藏兩個時代,在他看來,居住環境的改善就是他這些年來對於西藏發展最直觀的感受。「西藏民主改革前,我要給農奴主放牛,除了晚上睡覺的時間屬於我,再沒有任何東西是私有的。後來政府給分了土地和住房,雖然只是一間木棚,一家人還是開心得睡不著覺。」

 如今,已是四世同堂的扎西旺杰與小兒子生活在一起,其餘三個兒子自立門戶之後也在村裡建起了新房。扎西旺杰說,最近這幾年西藏的發展變化太大了,在家門口就能坐汽車,乘飛機,等拉林(拉薩至林芝)鐵路修通後他還要體驗坐坐火車。

 2017年6月,對口援建的廣東省給林芝追加計劃外援藏資金3.04億元(人民幣,下同),建設8個邊境小康示範村,邦仲村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邦仲村實現全村脫貧,還憑藉自然環境和民俗特色優勢成為了熱門旅遊地。

 34歲的多布杰看到了機會,他轉賣了經營多年的運輸公司,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邦仲村第一家民宿。多布杰說:「放棄賺錢的行業去做一個有可能賠錢的行業,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如果不抓住機會先行先試,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功。」

 2019年5月,遊客在邦仲村發現了這家既有地方特色,又具備各項現代化服務設施的民宿。很快,更多的人慕名而來,一家知名的互聯網訂房品牌也主動登門,如今多布杰每月的營收已超過2萬元。多布杰說,拉投資擴建,增加營業項目,帶動更多同村人轉型做旅遊正是他眼前嚮往的幸福生活。◇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