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微信上看到一段熟稔的視頻,視頻中一位元著裝正式的高三班主任即興為同學們表演了一段搞笑舞蹈。根據微信所說,這是高考考前動員會,班主任老師「豁出去」,為他們表演了這段舞蹈。這讓我想起我的幾位恩師,他們對我的關心和呵護,至今讓我銘記在心。
首先必須提到我的「書法」老師。上小學二年級時,我被學校選中去參加全省小學生硬筆書法比賽,學校讓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盧老師負責指導我,實際上她也不擅長書法,只能勉為其難。盧老師幫我找字帖,並給我開「小灶」——中午放學後留我一人在教室裡練字,一本方格紙很快就寫完了。這還不夠,城市常常停電,老師便拿著礦燈,到我家裡來,督促我練字。我一筆一畫地寫,她在旁邊看著,桌上點著蠟燭。記得那年夏天,她帶我穿山越嶺參加比賽,我竟然摘得桂冠。
其次是我的初中語文啟蒙恩師。初中時,我的語文成績經常名列前茅。他雖是隔壁班的班主任,但對我卻十分關愛。有一次期中考結束後晚自習,我正坐在最後一排幫一個同學解答一道數學題,他從教室前門緩緩向我走來。我抬頭看他,他問我:「你知道這次期中考你考了多少分?」我看他表情嚴肅,就一臉懵懂地反問:「是不是我沒考好?」「自己猜。等晚自習結束,到我宿舍來找我。」我好不容易熬到晚自習結束,跑到他宿舍門口。教師宿舍的破木門一碰就開了,他正坐在檯燈下看考卷。他示意我坐下,拿出我的試卷,跟我一道一道地分析錯題的原因,告訴我接下來該怎麼做,怎樣才能突破短板,取得更好的成績。翌日,試卷發下來了,語文成績出乎我的意料,年段第二名亮瞎雙眼。
第三位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在那個「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年代,班主任希望通過學習方法的分享讓學習成績相對落後的同學,可以迎頭趕上。他喜歡時不時組織大家交流學習方法,而我恨不得把二十四小時全用於學習上。當他要求我跟同學們分享學習方法的時候,我總是「應付應付」。於是,我成了他眼中「桀驁不馴」的學生。我們就這樣「不溫不火」地度過了高中的後二年。高考第一科時,聽說一個考生暈倒在考場,他心急火燎地跑到醫務室。幾年後他跟我說,他知道我胃不好,聽到消息時第一反應聯想到我,恨不得裝熱水給我喝。
當下的學生比我們那時開卷幸福多了。但時至今日,我依然認為能遇到那三位恩師,不計回報地對學生付出,乃今生今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