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端的涅瓦河三角州。整座城市由四十多個島嶼組成,市內水道縱橫,七百多座橋梁把各個島嶼連接起來,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它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方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聖彼得堡始建於一七0三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一七一二年彼得大帝遷都到聖彼得堡,一直到一九一八年的二百多年的時間裡這裡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一九二四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一九九一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聖彼得堡市在俄羅斯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工業城市。常被稱為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視窗,許多外國領事館、跨國公司、銀行和其他業務據點均位於地,也是一座科學技術和工業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裡曾上演了一段悲壯的歷史。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八百七十二天(從一九四一年九月八日到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是二戰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困與反圍困作戰。蘇聯軍民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六十四萬二千人死於饑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三千二百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跡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一九九一年九月六日,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頒佈法令宣佈列寧格勒恢復聖彼得堡舊名。
一九九二年一月,為了給城市重新命名,聖彼得堡市又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贊同改回聖彼得堡老名。這樣做,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誌著蘇聯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