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創造力的培育 明俐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閒逛時,談及友人的太太對砌LEGO情有獨鍾,友人也表示對擁有這種技能的人深感欣賞與佩服。LEGO這一經典玩具,自筆者兒時便已存在。記憶中的LEGO設計沒有如今這般局限,不必拘泥於砌成一幢大樓或一座城堡,一切皆可隨心所欲,儘管細節上或許與現實不甚相似,但其高度的可容納性和廣闊的自我創作空間卻讓人樂此不疲。
如今的LEGO,雖然套裝如砌鋼琴便是鋼琴、砌吉他便是吉他,逼真度極高,且配備了許多提升逼真度的配件,外觀上的確更勝一籌,甚至加有發聲功能。然而,在開發自由創作和想像能力方面,卻似乎給予了更多的限制,空間變得更為狹小。
反觀現代孩子的教育世界,STEAM課程應運而生,也有僅保留STEM的情況。STEAM教育由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五個單詞組成,被譽為「跨學科教育」。它在延伸STEM精神的基礎上,不僅強調「動手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將藝術、技術、工程和數學有機融合,創造出能應用於真實生活的應用。相比之下,缺少了ART(藝術)的部分,據說便少了那份能夠幫助批判性思考轉化為具批判性創造力的力量。
或許,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回歸本真,像最初的LEGO那樣,鼓勵孩子們天馬行空地想像和創造,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術的堆砌和限制性的套裝設計。讓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自由的空間中翱翔,或許能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