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市中心,一家牛肉麵館人氣火爆。玻璃橱窗後的操作間裡,麵糰在拉麵師傅手中經過搗、揉、抻、拉、摔、摜,變成根根分明、粗細均勻的麵條,煮熟後澆上香氣醇厚的「靈魂」湯頭,引得食客們大快朵頤。
這是印象蘭州老闆馬清明傳給記者的視頻中的場景。近日他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採訪,講述在塞爾維亞開牛肉麵館、吸引眾多食客的故事。
馬清明祖籍甘肅蘭州,2019年到貝爾格萊德從事中餐行業。他說:「剛開始我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找店舖,打聽哪裡寫字樓密集、人流量大。7月我在塞爾維亞國會大廈附近租下這間舖面,添置設備、簡單裝修後於10月開業。」
起初,馬清明學著其他中式快餐店做宮保雞丁、糖醋雞肉等改良版中餐,結果生意慘淡,一天只賣出一兩份。一個星期後他跟妻子商量,既然摸不透當地人的口味,不如回歸本味做正宗的中餐。
馬清明曾在國內開過牛肉麵館,於是決定重操舊業。他說:「當時朋友們都不看好,因為塞爾維亞人不愛吃燙的食物,很少吃湯麵。朋友勸我還是主推炒麵、拌麵等產品,但我還是想試一試。」
馬清明介紹,在此之前,貝爾格萊德還沒有一家正宗的蘭州牛肉麵館,市面上的麵條大多是機器製作的。「當地人對我們店裡現拉現做的麵條感到十分新奇,因為我們的操作間是透明的,很多路人被吸引過來,圍觀師傅拉麵。」
「但多數人還是看熱鬧,真的進店吃麵的很少,因為當地人不太習慣於嘗試未知的東西。」馬清明說,後來生意好起來多虧了當地的美食博主,他們陸續來探店,一邊品嚐美味,一邊用手機記錄下製作過程並分享到社交媒體上。
「麵條口感很好!」「跟我以前吃的麵條很不一樣!」「這不只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藝術!」博主們在網絡上對牛肉麵不吝讚美之詞。憑藉口耳相傳的好口碑,如今麵館每天座無虛席,高峰時要排隊等位。還有不少華人食客專門從周邊國家過來,就為了嚐一口地道的牛肉麵。
拉麵師傅老韓從業20多年,經驗豐富,手藝精湛。毛細、細的、二細、三細、韭葉、薄寬、大寬……他根據食客的口味偏好製作不同粗細的麵條,考慮到當地人吃不慣牛油味和香料味,他還精心調整了湯的口味。
蘭州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即湯汁清爽、蘿蔔白淨、辣油紅艶、香菜翠綠、麵條黃亮。但剛開始當地食客不願意吃辣椒和香菜,馬清明通過手機上的翻譯軟件與食客溝通,告訴他們要搭配在一起才有特別的體驗。
「現在當地食客不僅接受了辣椒和香菜,還會搭配蒜瓣和羊肉串一起吃。一開始他們祗會用叉子,把麵一圈圈纏在叉子上吃,我教他們怎麼用筷子,如今99%的當地食客都能熟練使用筷子。」馬清明說。
除招牌牛肉麵外,馬清明又拓展了炒菜、蓋澆飯、燒烤等品類,大盤雞、麻婆豆腐、涼拌牛肉、酸菜魚等菜品都很受歡迎。
「未來我們計劃在塞爾維亞各地開設分店,讓更多人了解蘭州牛肉麵。」馬清明說,在海外做中餐,關鍵在於做好產品,從食材挑選、烹飪工藝到口味調配,每個環節都力求呈現中餐本味,這才是吸引食客的訣竅。◇(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