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祭祖,敬老、感恩……在全球最長壽地區之一的香港,人們十分重視重陽節。如何照顧好家中老人,如何面對自己逐漸老去,是很多人共同關心的話題。讓長者健康且有質量地安享晚年,是香港特區政府和每個香港家庭的共同目標。
國際都會盡顯長者活力
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顯示,2023年香港人口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男性為82.5歲,女性為88.1歲。
聯合國發佈的2023年至2024年《人類發展報告》中,香港位列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全球第四。
住在香港鑽石山公屋的許婆婆2024年已經90歲。雖然和家人住在一起,但她可以自己安排好日常生活。許婆婆可以外出買菜、做飯,空閒的時候,她會在社區的長者中心和安老院做志願者,還會幫助鄰里行動不便的老人家。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石琤認為,香港市民長壽主要得益於均衡的飲食文化、先進的醫療體系、積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石琤告訴筆者,香港的醫療設施十分完善,醫療服務水平高,居民普遍享有較高質量的醫療保障,並且公立醫療服務價格較為低廉。
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前不久召開的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醫學前沿論壇上表示,香港擁有國際化的高水平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衞生體系,各項醫療健康指標與醫療效率評分領先全球。目前,香港正力爭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2024年,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推出一系列關愛長者、殘疾及有需要人士的節目及措施。例如,2月在香港十八區公園舉行的「活力萬年青」獎勵計劃、「借遮遊園計劃」及「戶外健體訓練簡介會」,鼓勵長者多做運動及進一步促進身心健康。
老齡化挑戰受關注
長壽長者增多,人口素質提升,反映了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也引起高度關注。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佈的《2022年至2046年香港人口推算》,香港未來人口預期持續高齡化,除去外籍家庭傭工,65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2021年的20.5%上升至2046年的36.0%。
石琤表示,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福利、醫療體系、養老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挑戰。
據瞭解,每位香港長者都可以提出入住香港養老機構申請並接受特區政府安排。但是在香港,無論是養老機構還是社區長期護理服務,長者在符合入住資格的前提下都需要排隊等候,平均等候時間在2年以上。如果是硬件設施較好的養老機構,平均等候期甚至達6年。
雖然特區政府繼續按「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方針施政,但居家養老的長者可獲得的長期護理服務非常有限。大部分居家老年人仍然依賴家庭成員或通過雇傭外籍家庭傭工等方式獲得照顧服務。
據瞭解,香港在2021年有22.6萬名較年長的長期受照顧人口是由其配偶、子女等擔任主要照顧者。
老年人口比例上升還會導致勞動力市場緊縮,從而影響經濟發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宣佈注資2024-2025年度長者終身學習基金,特區政府會向「長者學苑發展基金」額外注資8000萬港元,鼓勵長者終身學習和投入社區。
多措並舉助力安老
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香港特區政府通過增加養老和醫療服務方面的投入,發展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等舉措積極應對。
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強調以科技改善長者生活質量。特區政府在2024至2025年度向「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額外注資10億港元,擴展用途至適闔家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
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長者創新及科技項目總監陳玉瑩介紹,樂齡科技是安老服務和創新科技的結合,我們希望長者家庭提高對樂齡科技的認識和應用,這能夠提升他們居家安老的信心和能力。
「跨境養老」的步伐也在加快。2023年,香港工聯會大灣區社會服務社與工聯會康齡服務社發佈的《香港老年人跨境養老意願與需求調查》顯示,超八成受訪者願意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長期居住或安老。
特區政府從2009年推出長者醫療券計劃。該計劃資助每名年滿65歲的合資格香港長者每年2000港元的醫療券(累積上限為8000港元),讓長者選用最符合自己健康需要的醫療服務。
2015年,特區政府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納入香港的長者醫療券計劃(約2000港元/年)。2024年,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展至廣東省內5家綜合醫療機構及2家牙科服務機構。
來自香港的陳女士為自己2024年73歲的母親安排住在廣州的一家養老院。「相比於香港房價高、物價貴、住所擁擠的生活環境,香港老年人在內地城市生活更有性價比。」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