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迎頭痛擊」到「自衛權」 中國對日警告升級

 【香港中通社十一月二十二日電】(記者黎金良)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二十一日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華錯誤言行闡明中國政府立場。這封信不僅是一次外交抗議,更是一份具有歷史重量與法理深度的戰略宣言,其措辭之強烈、定性之嚴峻,在近年中日關係乃至東亞地緣政治語境中極為罕見。

 從「迎頭痛擊」到「行使自衛權」的外交語言轉變

 此次致函標誌著中方對日警告的進一步法律化與制度化。早在十一月中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曾首次在中日外交場合使用「迎頭痛擊」一詞,震動國際輿論。該措辭雖傳達了中方堅決反制的意志,但畢竟屬於政治性的外交修辭。

 而此次傅聰致函聯合國,則明確援引《聯合國憲章》與國際法,指出「如日方膽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勢,將構成侵略行為,中方將堅決行使《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賦予的自衛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表述不僅延續了「迎頭痛擊」所蘊含的威懾力度,更將反制行動置於國際法框架內,賦予其合法性、正當性與可預見性。

 換言之,中方不再僅以模糊但強硬的口號示警,而是清晰界定觸發條件(武力介入)、法律定性(侵略行為)與應對機制(行使自衛權),展現出高度成熟的戰略溝通能力與法治思維。

 這種從「政治警告」到「法律宣告」的轉變,既是對日方誤判的糾偏,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負責說明。同時,這不僅是對日本的警告,更是向全球發出的主權捍衛宣言──中國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任何外來武裝干預都將被視為侵略,並遭到合法且堅決的反制,是向美國等試圖拉攏盟友介入台海的勢力釋放強烈信號:域外勢力若借日本之手染指台海,將面臨中國依法反制的現實風險。

 三個「首次」突破戰後秩序底線

 傅聰在函件中以三個「首次」直指高市言論的危險性:

 一,這是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以來,日方領導人首次在正式場合公然鼓吹「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並與行使集體自衛權相關聯;

 二,首次在台灣問題上表達試圖武裝介入的野心;

 三,首次對中國發出武力威脅,公然挑戰中方核心利益。

 這三個「首次」,直指日本戰後和平主義路線的根本性背離。自《波茨坦公告》與《開羅宣言》確立台灣歸還中國的法律基礎以來,日本歷屆政府均承諾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干涉中國內政。高市作為日本戰後首位公開主張「武力保台」的首相,其言論不僅逾越了中日政治文件所確立的共識紅線,更動搖了二戰後亞洲秩序的根基。

 值得關注的是,該函將作為聯合國大會正式文件向全體會員國發佈。這意味著中國不僅在雙邊層面抗議,更將日本的錯誤言行置於多邊國際舞台接受檢視。在當前全球秩序面臨單邊主義與軍事冒險主義挑戰的背景下,中方此舉旨在喚起國際社會對歷史教訓與和平原則的重視,防止亞洲再度滑向對抗與衝突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