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科尼島(下)  圖文/平川

 從前科尼島一帶曾被稱為榜鵝尾,是榜鵝一帶的一片大森林,很少有人到來,而科尼島就更是人跡罕至,所以虎豹海濱別墅的遺址,被周圍茂盛葳蕤的樹木所覆蓋,幾乎是完全隱藏在人們視線之外,那裡也成為新加坡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亦正因如此,它便得以保留了原來的面貌。1974年,政府收購了該島,經過一系列的填海工程,島上的面積擴大了10倍,根據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的總體規劃,島上有一半的區域被改建為科尼島自然公園,於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

 我們根據事前搜集的資料,得知虎豹海濱別墅是由一幢約600平方米的平房和一口古井所組成,那天由於圍封著別墅的閘門打開了,我們便得以順利的走了進去。在通過從別墅屋頂葳蕤下來的蔓生植物後,我們便進入了別墅的範圍。由於建築物已有接近90年的歷史,在日久失修之下,顯得滿目瘡痍,牆上滿佈著塗鴉和裂痕,也可能是因為接近海邊,更加速了它的破損,天花的水泥嚴重剥落,鋼筋已經外露,地面散滿了瓦礫。

 我們走上數級紅色的台階,進入了主樓,那裡中央是一個大廳,環繞著房子是開放式的陽台,這是上世紀別墅流行的建築格局,站在寬大的階梯上,可以欣賞平靜的海面和藍天美景。在主樓的旁邊有一座單層的建築物,那裡的面積估計有100平方米,內有樓梯可通往主樓,從它裡面的間隔,和尚未剥落的牆身,可以分辨出廚房及衛生間,看來這幢單層的樓房,從前可能是僕人居住的地方。之後我們繞到單層樓的正門位置,發現那裡有一段寬闊的樓梯可以通往主樓,足見兩座建築物是相通的,後來我們在庭院的草叢裡,發現了一口荒廢了的古井。

 這座虎豹海濱別墅,看來雖然是相當破舊,但卻仍然散發著一種宏偉的氣勢,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大得多。我們又從主樓的側面走進去,嘗試探索這座龐大建築物裡的許多房間。有些房間已經被入侵的樹木完全覆蓋,而在一些房間裡,我們可以隱約聽到蝙蝠的叫聲。房間墻上的塗鴉,有不少是英軍遺留下來的標語,估計上世紀60至70年代,科尼島曾經是一些文團組織前來露營及野餐的地方。

 參觀完虎豹別墅之後,我們又穿過那片沼澤,回到了海灘。現在科尼島基本上已經與本島連接起來,成為了新加坡的一部分,它是新加坡流失的許多島嶼的其中之一,所以「島」對於它來說,早已是名存實亡了。據說當年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之前,先沿著海岸線繞了一周,繪下水文圖;到了新加坡第二任駐紮官哥羅福買下了新加坡後,乘船到各個外島插旗宣示領土主權,當年新加坡有77個外島,現在只剩下49個,這些都與本島的發展息息相關。隨著上世紀80年代科尼島發展成為自然公園,銜接該島和榜鵝尾的周邊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謂是景物全非,現在科尼島已經成為外展學校的所在地,也是露營及進行水上運動的勝地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