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七日電】(記者 李純)航空母艦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五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入列授旗儀式並登艦視察。
這是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也是中國第三艘航母,對中國海軍轉型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軍事專家張軍社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福建艦入列即具備戰鬥力,表明中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八萬餘噸,於二0二二年六月下水命名。其電磁彈射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今年九月的相關報道顯示,殲-35、殲-15T、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完成在福建艦上的首次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標志著福建艦具備了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
電磁彈射具有推力大、效率高、精準控制力道等優勢,讓艦載機實現「滿彈滿油」起飛、短距起飛、高效出動,進一步提升航母的綜合作戰效能。目前全球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够熟練掌握這一技術。
尚未入列時,福建艦就已實現主要艦載機彈射起飛。張軍社指出,這說明中國已經能够完全掌握和成熟運用電磁彈射這種複雜的飛機起飛系統,也說明中國海軍官兵駕馭高科技裝備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斷提高。
實現電磁彈射起飛是福建艦具備戰鬥力的關鍵環節。電磁彈射提高了艦載機的出動效率,讓航母「出拳」更快;而日前完成彈射起飛的三型艦載機能够構成空中作戰體系,更好地執行進攻和防禦任務,讓福建艦的「拳頭」更硬。
分析認為,殲-35飛機能與殲-15T飛機實現高效協同出擊,大大提升航母編隊隱身突防與飽和打擊雙重能力,最大程度發揮航母艦載機的作戰能力。憑藉電磁彈射技術,起飛速度較慢的空警-600也能作為艦載機出征遠海,擦亮航母的「千里眼」。
張軍社指出,隨著這三型艦載機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成功,中國海軍航母具備制空、制海、預警、電子對抗、反潛能力的核心艦載機體系,即「航母五件套」已經基本成型。「拳頭」更硬、「出拳」更快,福建艦入列即具備戰鬥力,綜合作戰能力有了顯著增強。
有報道稱,從二0二四年五月啟動首次海試,到二0二五年九月宣佈完成關鍵彈射試驗,福建艦在一年多時間內順利開展多次海試,進度遠超預期。
作為新質作戰力量的代表,福建艦建設發展之迅速得益於遼寧艦、山東艦「蹚出來」的成功經驗。張軍社說,遼寧艦、山東艦的經驗探索為後續航母的操作、訓練、運用提供了極大的借鑒與幫助,「我國航母體系作戰能力因此有了很大提升」。
福建艦入列服役,中國進入「三航母時代」,這對中國海軍的發展意味著甚麼?
「中國海軍的遠海防禦作戰能力,特別是在遠海獨立作戰和生存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張軍社指出,可以預見,未來中國三航母編隊作戰,艦載機出動數量多、防空覆蓋範圍大、後勤保障和接續掩護能力強,都將進一步提高中國海軍在遠海的攻防和生存能力。
這位專家也表示,航母是國之重器、大國標配。福建艦的入列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三航母時代」的到來將進一步擴大中國防禦作戰的縱深,增強中國軍隊「禦敵於外」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