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耶路撒冷十一月一日電】(記者王卓倫 路一凡)以色列民眾一日晚在特拉維夫市拉賓廣場一帶大規模集會,紀念前總理伊扎克.拉賓遇刺三十周年。一些發言者呼籲,以加沙地帶停火為契機,實現和平,警惕「煽動性和極端民族主義」。
社交媒體視頻和照片顯示,大量與會者揮舞以色列國旗,舉著「拉賓是對的」等標語,將拉賓廣場及周邊街道擠得水泄不通。現場掛有「對和平說是,對暴力說不」等橫幅。活動組織方介紹,大約十五萬人參加集會。
《以色列時報》報道,「拉賓是對的」這句話,在以色列對加沙地帶軍事行動和國內社會嚴重撕裂的背景下廣為流傳,喚起人們對拉賓那句警告的記憶,即和平與安全不能僅靠武力實現。
以色列前總理、反對黨「擁有未來」黨領導人亞伊爾.拉皮德、反對黨民主黨領導人亞伊爾.戈蘭、以色列國防軍前總參謀長加迪.艾森科特、前外交部長齊皮.利夫尼、獲釋被扣押人員加迪.莫澤什等在集會上發表演講。
莫澤什呼籲各方重新努力實現和平。「死亡和喪親之痛並非命運的安排。我們至少可以嘗試與巴勒斯坦人、與敘利亞、與黎巴嫩達成協議,」他說,「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確保我們的子孫後代不再經歷戰爭。」
戈蘭說,「煽動性和極端民族主義」如今仍在以色列國內存在,拉賓遇刺時「那三聲槍響的回聲至今沒有消散」。他稱讚拉賓「始終將人民的福祉置於政治和個人利益之上」,並且「深知和平並非軟弱,而是力量」。
拉賓生前兩度擔任以色列總理和工黨主席。他曾是以色列「鷹派」人物、戰功卓著的將軍,後來反思「以暴易暴」,出任總理後堅持「以土地換和平」政策,於一九九三年與時任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簽署旨在實現以巴永久和平的《奧斯陸協議》。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四日,拉賓在特拉維夫參加一場和平集會後遭一名極右翼極端份子槍擊,傷重不治,時年七十三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