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2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徐嘉儀)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佈局之年。「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化粵港澳合作,粵港澳大灣區近年在方方面面取得顯著成果。「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取得新的突破,必將迎來新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自2019年提出,2021年「十四五」規劃提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截止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達14.5萬億元人民幣,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6%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9的經濟總量。
科技創新的跨越式發展是大灣區「十四五」期間的突出成果。大灣區不斷完善創新走廊、科技中心建設,「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今年發佈《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中,超越東京─橫濱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有香港智庫發佈報告顯示,大灣區綜合六個重點行業的按年增長率由去年的4.9%加快至今年的7.1%,創新與科技行業成為增長「火車頭」(+14.8%)。企業普遍對行業發展持積極態度,其中創新及科技業展現出最樂觀的情緒。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廣深港高鐵實現「一小時生活圈」,累計運送跨境旅客已超過2425萬人次;自2018年10月23日正式開通以來,港珠澳大橋截至今年10月22日上午8點,旅客數量已超過9334萬人次,車輛累計超過1942萬輛次。
同時,政策積極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前海、南沙、橫琴三大平台推出稅收優惠與創業補貼,支持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創業。香港浸會大學公佈的薪酬調查顯示,深圳、中山、廣州明年預測加薪幅度分別達5.2%、5%與4.1%,醫藥製造、電子信息等高技術行業薪資增長尤為顯著。
「十四五」規劃首次把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河套香港園區位處香港北部都會區,近年提速發展,首三座大樓今年落成,預料年底前正式進入營運階段。特區政府成立河套香港園區跨部門審批專班,加速園區建設,園區正以邊建設、邊進駐的模式,靈活為企業提供工作空間和提早進駐,更早實現成果。
香港作為國家重要組成部份,立足「十四五」打下的堅實基礎,正迎來「十五五」規劃的新起點,如何運用獨有優勢與國家戰略精準對接、與灣區內地城市深度互動,開拓更高質量發展,備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