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汝南郡征羌縣(今河南漯河市)出了個名士范滂,被地方上舉薦為「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孝廉。郡太守宗資知道他學博才高、聲譽清美,特地登門拜訪,熱誠挽請他擔任功曹,參與一郡政務,主管官員的考查與任用。
盛情難卻,范滂接受了邀請。到任後,認真履行職責,整頓吏治,清理宵小,查辦不法,把那些品劣才低之徒一一除名,趕出官衙;又發掘提拔品學兼優的才俊,進入郡、縣任職。
在這過程中,多有投機鑽營者找到范滂,有的賄以財帛,有的阿諛奉承,還有的請人說項,目的不言而喻。范滂守正不移,一式的嚴詞峻拒。尤其讓人稱道的是,即使嫡親外甥也不買帳,拒給官做。
范滂的外甥名叫李頌,是西平王的後裔,此人品行不端,不守孝悌,違背仁義,卻一心想過過官癮。因在鄉里的名聲很壞,雖有地方長官考察推舉官吏的制度,但幾年過去了,總是輪不到他。近日得到消息,娘舅范滂已來郡裏擔任功曹,正在選拔官員,心裏暗暗高興,想請范滂助一臂之力。但顧忌這個娘舅不通人情,不講情面,害怕吃閉門羹,不敢去找他。便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
李頌尋見與祖上有些交往的宦官頭目、汝陽候唐衡,送上厚禮又苦苦央求。唐衡終於點頭,寫信一封,交代汝南太守宗資安置。宗資因唐衡是當今皇帝的寵臣,位高勢大,勉強答應了下來,批示范滂,給李頌安排一官半職。
眼看多日已過,宗資的批示仍在范滂那裏。
范滂有意壓着不辦,理由是:李頌無才少德,怎麼能做官呢?
如此對待頂頭上司的批示,作為太守的宗資,當然是不樂意的。但他知道范滂的秉性脾氣,如果壓迫他照辦的話,不但不會有結果,更恐把事情鬧大,故而決定繞過范滂。於是召來范滂的助手書佐朱零,叮囑他寫一紙委任書了事。這樣,宦官頭目唐衡那邊也算有了個交代。
哪知朱零就是不同意,宗資怒從心起,將他打了一頓。朱零還是不從,執拗地說:「范滂任功曹後裁斷清明,任用才俊之士,剔除不法之徒,汝南郡的吏治日漸向好,贏得百姓稱道。故我寧可死於太守棒下,也不願違背范滂的裁判。」
就太守宗資的內心而言,是讚賞范滂秉公辦事不給李頌官做的,所以也就不再為難朱零了,這事就這樣擱了下來。
李頌對范滂既怕又恨,散播流言蜚語,惡意中傷其越俎代庖,風頭蓋過了太守,使太守有職無權。范滂不為所動,我行我素,堅持正道到底,李頌的做官美夢,終究成為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