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為何不寫寫美好的事物?   喬捷

推薦寫作人看《傑出公民》(El ciudadano ilustre, 2016),哪怕不是寫作人,如果很久沒有回家鄉,或者對家鄉有點心理陰影的話,這電影會讓人看出好多笑點。它是喜劇,但主題嚴肅。它很有意思,但還有點香艷情節讓人賞心悅目⋯⋯

故事講諾貝爾獎得主離家四十年後想要還鄉,結果看到的家鄉還是像當年一樣,最終又讓他想要逃離。但真的那麼容易逃離嗎?過程之驚險和刺激,和電影的搞笑一樣吸引人追看下去。男主角臨走前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感受到大家對於既有狀況是有反抗,那我們直奔重點吧,作為一個長年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過來人,我覺得我有責任讓這個世界多幾分光明,少一點黑暗。我知道這是一場充滿危險的戰爭,但那並不意味着我會投降。若你們大家繼續這樣下去,繼續只顧自己,那麼這個地方將不會有絲毫改變。若你們身處虛偽而不自省,無視自己的無知與愚昧,反而為其拍手叫好。那麼我很抱歉,對於最近給你們帶來的麻煩。」

電影以小鎮所有讓人討厭的人格和行為,烘托出一個英雄的寂寞與無奈。站在正義和常理那邊的人,怎麼總會越來越少?把筆連通槍,讓語言也成為子彈,大作家在故事中被中傷和中槍玩殘,多少也反映了他離鄉四十年不願回去的原因。「我的人物永遠離不開故鄉,而我再也無法回去。」文學家之為文學家,自有他的使命與責任。再次書寫,便是他還以顏色的方式。回過頭來,澳門的各位「鎮民」,又有沒有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