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國民黨下任主席應具五項能力

 【香港中通社九月二日電】(記者李明珠)中國國民黨主席十月十八日進行改選。台灣東海大學教授潘兆民二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本次改選可能「殺到刀刀見骨」,新任黨主席要能做到五件事,除了具備藍白整合能力外,還要有能力穩定兩岸關係的平衡互動。

 潘兆民表示,這次「大罷免」對於國民黨是一次化危機為轉機的政治考驗,提升了國民黨不少的正面評價。民意的上下來往間,似乎已形塑出國民黨重返執政的政治良機。依照當下政治氣氛,即將上場的國民黨主席選舉,應該是搶破頭的政治廝殺,更可能「殺到刀刀見骨」。

 不過,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堅持交棒,而熱門人選台中市長盧秀燕無參選意願,多位藍營大咖則表態有意角逐。

 對此,潘兆民說,在國民黨真正適合人選仍未明朗化前,僅是「諸侯政治」的氛圍。國民黨內部對主席人選,始終存有與未來大選候選人一致的「當仁不讓」,或應承擔重返執政的「造王者」重責之爭。對此爭議,似乎大部份的國民黨支持者皆認為,國民黨具有實力的人物應看清大局,共推一位最能領導國民黨贏得選舉的「造王者」,才是正解。

 潘兆民認為,新任黨主席要能做到五件事。第一要能放下私人利益,以大局為重,深知自己扮演「造王者」或「造后者」的角色;第二要不計個人得失,全力以赴;第三要有能力擋掉民進黨等「牛鬼蛇神」甚至是黨內人士等鋪天蓋地的攻擊;第四是具備藍白整合能力,因下屆國民黨主席即刻面臨2026縣市長選舉「藍白合」的棘手問題。尤為重要的莫過於第五項能力,即要有能力穩定兩岸關係的平衡互動。因為每次選舉,「抗中保台」、「扣紅帽」的抺紅算計一直是執政黨的「神主牌」。

 潘兆民亦提醒,國民黨早已不復當年,面對財務困頓及資源不足的困境,又要「安內攘外」重奪執政權,再加上與民眾黨間複雜的合縱連橫,稍有不慎,極易重演國民黨內部權鬥的鬧劇,遭致外界不良觀感的重大危機。而且當下台灣政治氣候,年輕人的支持與否,已然成為勝選關鍵。因此,他認為,參選黨主席除具備上述五項要件外,極需形象清新又無派系色彩,又能爭取年輕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