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廣告引發的輿論風暴 明俐

早前那一句「悉尼・斯威尼有很棒的牛仔褲(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jeans)」的廣告標語發布後,迅速掀起輿論波瀾。這場爭議的核心,源於「jeans(牛仔褲)」與「genes(基因)」的諧音雙關──在相關短片中,悉尼・斯威尼提到:「基因從父母遺傳給下一代,影響頭髮顏色、性格甚至眼睛顏色。我的牛仔褲是藍色的。」

該短片曾現身於American Eagle的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不過品牌方強調其並非正式廣告的組成部分。即便如此,片段中的表述仍引發了激烈討論。反對者認為,這種將「基因」與「牛仔褲」刻意關聯的修辭,容易讓人聯想到已被平權主義者徹底否定的優生學理論。他們指出,短片可能有意或無意觸碰了敏感議題,甚至有人尖銳批評其隱含「白人至上主義」的傾向,認為這種表述在暗示某些基因特質與「優秀」掛鉤。

然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外界對廣告內容存在過度解讀。持這一觀點的人表示,從字面來看,這只是利用諧音製造的輕鬆行銷技巧,旨在突出產品(牛仔褲)與使用者特質的關聯,並無深層的意識形態指向。他們強調,不應將簡單的商業宣傳過度政治化,更不必上綱上線到優生學或種族主義的高度。

截至目前,圍繞這則短片的爭議仍在發酵。它既反映出公眾對敏感社會議題的高度警惕,也凸顯了商業傳播中語言修辭的複雜性──一句看似普通的雙關語,在不同語境和解讀視角下,可能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意義聯想,亦與目前美國社會思潮轉向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