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日前聯查澳八家生產場 有三家需停產非澳產亦有兩款不合格 座談會上促水廠落實衛安管理

 【特訊】市政署昨日與全澳飲用水廠舉行座談會,就《瓶裝飲用水之一般衛生質量指引》等一系列衛生指引作講解,並和業界進行交流。重申廠方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指引中對廠房衛生、源水處理、產品檢驗、包裝、貯存、運輸等各個環節的風險隱患及品質管控的要求,敦促企業全面落實有效的內部食安管理制度,切實保障消費者飲用安全。

 市政署強調飲用水生產企業必須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做好相關措施,包括:訂立關鍵風險控制點、定期審視高風險環節的生產經營流程,特別是周轉桶等包裝材料的使用期限和清潔消毒工藝,制定合適的清洗、消毒方式和頻次等準則。同時,廠方須定期抽樣驗證消毒效果,並妥善做好相應記錄;制定有效的檢驗制度,對原料及產品作自檢及外送檢驗,定期向市政署提交產品的第三方水質檢查報告;對設施設備作有效維護,確保水處理裝置及監控正常運行。

 市政署並指出,廠方須確保產品包裝有可識別的名稱、批次、容量、生產商名稱及地址等資訊,以便有需要時供權限部門監督及追蹤產品的來源和流向。業界亦有責任按工作性質向食品處理人員提供合適的食品安全衛生培訓和指導,保障安全生產。

 《瓶裝飲用水之一般衛生質量指引》等一系列衛生操作指引已上載市政署食安資訊網的業界指引欄目,歡迎食品業界查閱。同時,為進一步提升食品業界的食品安全及衛生意識,市政署一如過往,將定期舉辦食安專題講座,鼓勵業界積極參與。

 又:為提升本澳桶裝飲用水生產場所的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由多個部門組成的工業場所檢查委員會日前對全澳八家桶裝飲用水生產場所展開全面聯合巡查,檢視場所是否符合准照的生產經營條件及衛生要求。檢查委員會強調,業界必須嚴格落實各項生產質量要求,確保產品符合衛生及食用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

 早前被市政署採取預防措施,生產線須停產並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的三家飲用水水廠,其中兩家水廠仍在整改中,需待覆檢通過才允許重開。

 繼本月初跨部門對全澳八家桶裝飲用水生產場所進行排查後,由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勞工事務局、消防局、市政署和衛生局組成的工業場所檢查委員會日前對全澳桶裝飲用水生產場所開展聯合巡查,檢查場所建築結構佈局、食品安全、環境衛生、防火及職業安全等,尤其對整體生產流程的機電設備、配水系統,消殺工藝的程序和記錄、設施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等潛在風險控制點進行全面排查。

 相關部門將持續加強對全澳飲用水生產場所的監管,並定期進行聯合巡查,督導場所守法合規經營,依循相關指引做好食安管理,切實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

 市政署持續加大對桶裝和瓶裝飲用水的檢測力度,以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日前對非本地生產、包裝飲用水進行排查抽樣,在本澳主要批發商、超級市場及便利店等零售場所抽取了二百四十個樣本進行微生物檢測,該批樣本涵蓋四十二個非本地生產品牌、四十八個不同批次、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桶裝水及瓶裝水。在二百四十個樣本檢出一款桶裝水及一款瓶裝水的微生物不合格,已即時勒令有關零售商及批發商停售、回收及銷毀涉事批次的產品,呼籲持有相關產品的市民應停止飲用。

 微生物檢驗不合格的桶裝水是「長命水村飲用天然水」,容量:十八點九升,生產日期是今年五月二十三日,產地為廣東中山,檢出大腸菌群含量不合格。涉事產品以訂購散客為主,沒有供應醫院及學校。

 微生物檢驗不合格的瓶裝水名稱是「PH8 Natural Alkaline Spring Water」,產品容量:一點五升,批次:B/B 0九/0五/二六 PKD0九/0五/二四 B.0九,產地為澳洲,被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含量不合格,沒有供應醫院及學校。

 市政署將持續加強對市面飲用水的衛生巡查和抽檢工作,以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