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薄家慈與蓬萊新街  喬捷

今年是詩人薄家慈(M. M. Barbosa Du Bocage 1765-1805,又譯博卡熱)過身二百六十週年,這位反叛的天才,因其批判諷刺詩作以及晚期的十四行抒情詩而聞名,雖然在華人圈的詩名不及賈梅士、卑山耶與佩索亞,但因其激情、諷刺與自由創作精神,使其成為葡萄牙文學一種反抗壓制、審查和保守主義的象徵,一直有其支持者與崇拜者。

澳門以前經常用葡萄牙詩人命名地標和街道,以薄家慈命名的街道(Rua do Bocage)也有,但中文名叫蓬萊新街,倒沒有特別標示詩人的名字,知道他的華人也不多。在薄家慈出生地,葡萄牙的塞圖巴爾(Setúbal)的大廣場上,目前則崇立着他的雕像與紀念碑,據碑文所載,是由他的一班葡萄牙與巴西的仰慕者於一八七一年所立,意表他在葡語國家的廣泛影響力。碑文是這樣寫的:

看啊,同胞們,在這神聖的大理石之上,

是他那曾為愛情哭泣或歡笑的詩琴……

命運注定他屬於她們,屬於繆斯女神!

詩人們與愛好者們啊,敬重他的詩琴吧!

DE ELMANO EIS SOBRE O MARMORE SACRADO

A LYRA EM QUE CHORAVA OU RIA AMORES……

SER O ELLES, SER DAS MUZAS, FOI SEU FADO!

HONRAI-LHE A LYRA VATES E AMADORES!

薄家慈的詩注定不是賈梅士的《葡國魂》那樣史詩,他不一定可以代表國家的光輝與民族的精神,但卻彰顯了詩歌的靈性與詩人的天職與使命感,他始終站在權威的對立面,對一切保持着懷疑,不拒絕爭論以尋找真理與美好。然而,我認為他始終是一個愛國者……(歐遊見聞‧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