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是中國人歷來認可的說話,可以說是顛撲不破的格言。然而,我過往多次的親身經歷,感覺現實並非如此。
我並非認為,人臨近死亡,會刻意說些惡毒的話,或怨地罵天。人性本善。無論是正人君子,一等良民,還是罪犯盜賊,無耻之徒,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或會感恩,或會反省,或會懊悔,而流露檢討自我,激勵後輩的期盼與渴望,多會是些發自良心肺腑的好話,只剩一口氣,仍要與人為善,也是相當合理。
奈何,我的目睹耳聞,不少人行將就木,要想表達最後的遺言,總是說不出口,因為已經病入膏肓,身不由己。
這二,三十年來,我最親近的至親,如先逝的母親,父親,乃至近年的岳母,病重時我都陪伴在側,他們臨終前均沒有留下遺言,不是不想講,是沒有能力。至於猝亡的長兄,向來並無惡疾,健康良好,卻在攀爬山途中,心臟病猝發,要用直昇機送往醫院,抵院前已返魂無術,更遑論說話了。
不少患病的人,平常有針藥治療,有醫護跟進,病情時好時壞,情況不變,便視為常態,當突然摔倒,或傷風咳嗽,感冒發燒,常會觸動舊病復發,往往來勢迅猛,急轉直下,藥石無靈,當意識到時日無多,想留下片言隻語,卻辦不到了,人仍可認,手腳仍可動,眼球仍可轉,呼吸仍可持續, 嘴巴仍可開合,但不知怎的,不管如何掙扎,總是一句話也說不出。
這並非個別現象,是我親歷的體驗。原來,一個病危的人,最容易喪失的身體機能,最不能自控的,是說話,是會持續失語,直至彌留,死亡。
難怪,西方耆老多會在健康時,立下遺囑,把個人的物業財產分配,或臨別贈言,預先安排妥當,避免死後發生糾紛爭拗,混淆不清。
中國傳統並不流行這種風氣,人人希望長命百歲,對死亡諸多忌諱,而避而不談。等到死期將至,才猛然醒悟,想亡羊補牢,卻來不及了。
所以,我的結論是;人之將死,有口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