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AI與李元玲之爭 徐薏
在AI浪潮席捲的當下,技術與人性的碰撞總在不經意間激起爭議,甚至會超乎大家的想像。像李元玲這位馬來西亞「鋼琴女神」,因一場AI換臉風波,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回溯歷史,楊玉環以「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豐腴之姿艷壓後宮,趙飛燕則憑「掌上舞」的輕盈體態獨得聖寵,古代宮廷中的美人較量,是胭脂水粉與華服霓裳的戰場。而如今,社交平台成了新的鬥美擂台,網紅們為了鏡頭前的完美瞬間,不惜花費數小時化妝、修圖,甚至借助醫美手段重塑容貌。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元玲的遭遇則與時代演變相關。她向來樂於在社交平台展示姣好身材,卻未曾想自己的照片被他人利用AI換臉。當她在動態貼出對比圖質疑「AI能贏我的照片嗎?」,本期待獲得共鳴,卻收穫了「對方皮膚比她白」的回應對。這讓她忍不住連發美照,解釋是拍攝背光導致膚色暗沉,而AI換臉能隨意調亮,更怒斥網友是「膚色歧視」,她質問:「兩位是膚色歧視?誰白就誰贏?還活在封建社?」字字透着委屈與憤怒。
我原以為她不滿的是照片被盜用,細究才發現,她真正在意的是與AI換臉後的「自己」一爭高下。網友的調侃,徹底點燃了她的怒火。這位元本應在音樂領域綻放光彩的「鋼琴女神」,日常以性感形象示人,如今又為外表與AI較勁,看似荒誕可笑。但轉念一想,她的定位本就不同於傳統音樂家,她的形象經營、輿論風波,實則是當下娛樂生態與AI技術交織的縮影。在這個濾鏡與演算法重塑審美的時代,我們不僅要思考如何定義美,更要思索如何在虛擬與現實的夾縫中堅守真實的自我。平日因她相片而欣賞、讚美她的男士,又是否會被AI生成的「完美形象」所吸引?答案或許藏在每個人對美的獨特理解與價值堅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