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觀演的心理  喬捷

最近發現一個現象,澳門很多演出節目或者展演場地,入座率和人氣都不及以前,這當然不計那些超人氣巨星和天團的到來,畢竟我連票都根本買不到,黃牛價我是絕不會吃的了。看演出的氛圍其實最明顯,例如那些香港天皇巨星,最近一兩年來開唱時,大家還多少得要搶,現在只要情況正常,基本上也不用急着買票,票是一定能買到,而且到了現場,除了靚位以外,外圍和邊邊角角還是有足夠的地方等待着觀眾買票⋯⋯可以說是定價策略問題,也可能和戲碼有關,再然後就是澳門演出太多、太密、太多選擇,一旦沒有觀演類的文旅客人消費,太多演出,澳門本地人根本是吃不消,讓我免費去我也沒有辦法分身。

官方的演出的入座率,估計多少也受到了私人場地和演出的影響,基本上除了超受歡迎的演出,好像久石讓演吉卜力那些還算是穩爆百分百滿座,其他的演出,按我一個老文青覺得好有看頭的戲碼,到了現場會發現貴價票是坐滿,中價位的也滿,然後佔比最大的中低價位置,還是會有不少空位。

你可以說澳門人的觀演水平高了,又可能是我們選擇多了,不只是演出,還對場地和座位有更高要求,所以都不願意坐差位置。我估計對於其他大城市的人,他們以同級別演出對應價格,會覺得澳門這樣太不可思議。澳門的演出門票是出名便宜、出名優惠多,而且演出質量、觀眾水平也還是可以。想到最後,可能澳門在搞特大型場地的同時,往後可能還得多弄一些像黑盒之類,一二百人坐滿的場地。

坐不坐滿,其實對演出者和觀眾是真的有影響,看劇看現場表演,氣氛帶來的能量,往往就是推動他們下次消費的主因。太多空位從心理上會使人對自己的審美和選擇產生懷疑。這時勢,澳門人口真不足以找那麼多人撐場,場地小一點、溫馨一點,觀眾體驗真的會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