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從賞花到尋菜  楊英琦

 西安城郊的油菜花田邊,國道旁的賞花區內遊客們正在打卡點前排隊等候,而在不遠處,幾個年輕人蹲在地上,小心地將剛採的薺菜放進隨身包。他們中間只隔著一道淺淺的田壟,卻彷彿身處兩個平行的春天。

 春意漸濃,隨著「春日經濟」持續升溫,花田火鍋、城市露營等新型消費場景不斷湧現。與此同時,在打卡點鏡頭外,一些年輕人正低頭尋覓著別樣春趣——製作野菜地圖、徒步山野、體驗植物拓印,他們嘗試用更直接的方式體驗季節更迭,重新定義被商業化的「春日限定」。

 「一群人在田地裡邊聊邊找,就像在玩現實版的『尋寶遊戲』。」25歲的林悅笑著展示她剛挖到的薺菜,背包裡的摺叠小鏟和手機裡保存的野菜圖鑒是她的得力工具。最近,她參與了朋友組織的「挖野菜小隊」,週末常去市郊「掃蕩」。

 對於林悅和朋友來說,挖野菜不僅是休閑,更是一種低門檻的治癒。「不用精心打扮,不用排隊趕時間,將野菜連根拔起的時候,煩惱好像也被『挖』走了。」隨著「野菜地圖」在社交平台上流傳,這項活動正變成新的春日儀式。「大家都想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把春天『吃』進肚子裡。」林悅說。

 在西安朱雀花卉市場,草莓苗和香葱盆栽取代了往日的鮮花,整齊擺放在店舖最顯眼的位置。「現在年輕人買菜苗比買花積極多了,說是要體驗『從種子到餐桌』的成就感。」花店老闆周康一邊整理菜苗一邊介紹,「不只我們,就連隔壁小區門口的便利店都開始賣番茄苗了。」正說著,一對年輕情侶停在攤位前,好奇地打量著草莓苗的青澀果實:「要是能看著它們開花結果,這個春天會不會更有意思?」

 在線旅遊平台飛豬發佈的《2025清明假期出遊快報》顯示,除傳統的踏青、賞花以外,清明假期,包含挖笋、挖野菜體驗在內的旅遊熱度同比增長47%。記者注意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城市野菜地圖」與徒步路線攻略備受關注,年輕人各顯神通:植物拓印教程、野花風鈴製作、草編手作分享……這些零成本的春日玩法,正以創意的方式將春天「打包回家」。

 「這種挖野菜、踏泥土的體驗式互動,本質是用『去商業化』的方式重構與自然的關係。他們將春天從旅遊產品中解放出來,重新定義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專家王曉勇認為,當代青年以「共創者」姿態擁抱春天,是對過度商業化的溫和抵抗,更超越了消費行為本身,展現出對生活本質的集體追尋。◇(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