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待的時間越長,用現金的機會就越少」;
「一種獨特的發展模式,既保留了傳統文化,又融入了現代科技創新,同時始終保持對民生的關注」;
「真正尊重其合作伙伴,不會為了從對方那裡攫取利益而傷害對方」……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國式現代化是什麼」再次成為世界各地網紅談論的熱門話題。從普通百姓的煙火日常,到現代都市的繁華盛景,再到大好河山的自然壯美,越來越多的海外網紅「種草」中國、愛上中國。在這背後,是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是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攜手前行。
感受日新月異的發展
拉脫維亞網紅旅遊達人萊涅·佩爾斯到過90多個國家,中國是她最喜歡的國家之一。回憶起2018年首次中國遊,她坦言一開始遇到點困難,「因為中國太現代化了,我們有些跟不上」。從日常生活到出門旅行,中國的一切都跟佩爾斯想象的不同,頭幾天就打破她「心中的偏見」。她感慨道:「許多(西方)人仍然生活在對中國的某種錯誤假設中,無法想象中國過去這些年的快速發展。」
經過一段時間,佩爾斯適應了在手機上完成許多事情:訂酒店、買火車票和飛機票、在超市結賬、預訂景點門票等。「在中國待的時間越長,用現金的機會就越少。」她說,「手機萬萬不能忘在家裡。」現在,佩爾斯已走過中國許多地方,不少拉脫維亞人訪華前找她諮詢建議。「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很多幫助。」佩爾斯說。
阿塞拜疆網紅旅遊博主伊拉達·加迪羅娃兩次來華「深度遊」,每一次都讓她驚喜不斷:在新疆,「比歐洲還先進」的無人機助力牧場和農田灌溉;在北京,地鐵服務安全高效、沒有延誤;在體驗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後,她的評價從「生怕有什麼意外」改為「完全值得信賴」……
伊拉達說,自己的中國之行是「真正的發現之旅」,可以用「發展、保護、超越」三個關鍵詞形容她眼中的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發展與保護齊頭並進」,「銘記自己的根,同時滿懷信心地向前邁進」。伊拉達說:「當我真正置身中國,接觸到這個國家的人民時,我對自己說,為什麼我到現在才來這裡旅行呢?」
談起中國式現代化,社交媒體知名博主、土耳其人伊凡·卡斯勒的第一印象是「速度」,因為每次來華「都會發現很多新鮮事物」。整個國家發展日新月異,讓最初受功夫電影影響而愛上中國的卡斯勒「感到震驚」。
1999年,卡斯勒坐綠皮火車從深圳到北京,用了一天半時間。「現在,同樣的路程坐高鐵8小時就到了。」他說,在中國,網上購物方便,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發展,土耳其街頭也常常看到中國電動汽車,「我非常直觀地體驗到中國發展成果」。卡斯勒現任土中文化協會會長,致力於推進兩國文化交流互鑒。
來自摩洛哥的迪娜·奧塔瑪一開始只計劃在中國短暫停留,但沒想到一待就是12年。她經常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她的中國見聞,去年還出了一本書《中國也是我的家——摩洛哥姑娘迪娜的中國情緣》。「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僅是高樓大廈、高鐵和移動支付,它更是一種獨特的發展道路,既保留了傳統文化,又融入了現代科技創新,同時始終保持對民生的關注。」迪娜說,「無論是便捷的公共交通,還是覆蓋廣泛的醫療保障,都讓我感受到中國政府對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視。」
「創新、務實、包容的現代化」
肯尼亞知名喜劇演員、社交媒體博主戴維·奧揚多去年9月來中國旅遊。「我到中國首先關注的就是環境和空氣。」奧揚多說,他在上海和北京發現,城市電動車保有量高,行道樹、綠化帶、花壇和公園遍佈,城市鬱鬱蔥蔥,太陽能設施也很多,一切都表明「中國非常注重環境保護」,「環保意識和行動力度都很強」。
奧揚多喜歡北京的城市佈局,因為在這座城市,可以看到「現代化高樓大廈與眾多古代傳統建築和諧共存」。「一旦你到了那裡,真的會改變自己對中國的(刻板)看法。」奧揚多說,「我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尊重本國歷史文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學習的榜樣。」
踏入北京故宮、西安大明宮、蘇州園林,專注研究世界華人歷史文化的馬來西亞博主郭憓恩不僅感受到「厚重歷史感」,還注意到它們在保護和宣介方面大量應用了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與時代共同進步」。郭憓恩去過30多個中國城市,「每一個城市都有不同的面貌」,都在努力保護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首鋼北京園區等老工業區被改造成文化創意園或商業園區,在她看來,反映了中國致力於提升城市宜居品質。
「中國式現代化是創新、務實和包容。」郭憓恩說,「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沒有跟傳統割裂,而是在創新中不斷包容融合。中華文化的魅力體現在它的延續性和適應力,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它始終在傳承和發展。」
曾在嗶哩嗶哩平台主辦的「2023最美的夜」跨年晚會上演出的博主、斯洛伐克小提琴家菲利普·楊希克說,自己正過著在歐洲文化和中國文化間來回切換的生活。他深深敬佩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對文化繁榮的重視,尤其是為文化遺產保護作出的巨大努力。
「『春節』申遺成功有力地表明,中國社會快速進步的同時,仍致力於發揚傳統文化和價值觀。這也說明,現代化和經濟發展並不意味著傳統文化的消失,而是可以完美地共生共存,這讓我很受啟發。」楊希克說。
在抖音平台擁有60萬粉絲的韓國網紅博主「Nanya姐姐」告訴筆者,正是出於對包括中國歌曲、影視劇和風土人情等中國文化的熱愛,自己2018年起在自媒體上持續分享與中國有關的經歷。她喜歡甘肅隴南文縣天池和萬象洞,參加過山東壽光蔬菜博覽會,「打卡」過河北唐山春節燈會。
「Nanya姐姐」注意到,去年中國對韓國試行免簽政策以來,更多韓國人希望來華旅行。「中國很大,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文化。」她說,「我到中國旅行,可以更多瞭解中國歷史和文化。我覺得中國人在熱愛、繼承傳統(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好。」
與世界攜手同行
在微博上有近200萬粉絲的泰國網紅孟普恩·韓詩麗鵬曾在南京大學讀研,在中國生活過十多年。在他看來,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造福中國,也為世界提供發展機遇,尤其是中國在互聯互通領域的成功經驗,值得世界其他國家學習。
韓詩麗鵬說,東盟國家尤其是泰國非常期待與中國開展合作,「泰中一家親」就是生動寫照。現在多個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合作建設鐵路,泰中鐵路正在建設中,「希望能儘快建成」。
憑藉出色的中文水平和清晰的邏輯思維,喀麥隆青年卡佈雷爾·多姆切(中文名:沙力)近兩年通過《非正式會談》節目在網上「小小火了一把」。在這位非洲「00後」眼中,中國式現代化有兩條重要經驗值得借鑒:一是高水平對外開放,既「讓其他國家享受更多優質中國產品,也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二是和平與尊重,「與一些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真正尊重其合作伙伴,不會為了從對方那裡攫取利益而傷害對方」。
「這(中國)是一個改革永不停歇、現代化日益推進的國家。」沙力說,「中國的總人口與整個非洲相當,在這裡我看到,人們能夠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基礎設施,有乾淨的水,有穩定的電力供應,這就是我們嚮往的現代化生活。」
社交平台粉絲量超750萬的巴西網紅迭戈·魯薩林專注於哲學研究,也關心國際政治。他說,當前全球南方國家亟需實現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現代化方案。
「我們曾經普遍陷入一種錯誤的思維,認為現代化只有一種方式。過去,西方曾主導一切……強迫其他地區按照他們的模式行事。」魯薩林說,「這讓我感到沉重。總有一種被強迫成為別人模樣的感覺。中國在經歷如此複雜的歷史後,依然能走向振興,其偉大復興的故事對全世界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中國故事應該成為我們的靈感源泉,這是我從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學到的最重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