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演化的痕跡 明俐

朋友近日因拔除智齒引發齒骨不適,讓我想起自己多年前同樣的經歷。牙醫師曾鄭重提醒:智齒拔除雖較普通拔牙複雜,卻不可輕視,否則將影響鄰牙排列與健康。這親身經歷引發我對人類進化遺跡的深層思考—那些被現代生活淘汰的器官,仍如活化石般盤據在我們的身體裏。

智齒首當其衝成為典型例證。現代人類口腔空間局促,智齒往往無法完全長出,形成阻生齒,最終難逃拔除命運。然而回溯進化長河,我們的靈長類祖先擁有寬大的頜骨,智齒作為第三磨牙承擔着研磨粗纖維食物的重要功能。類似的進化殘跡在人體中俯拾皆是:尾椎骨是祖先平衡樹棲生活的尾巴遺跡,盲腸則常被誤解為退化無用的腸道殘留。

小時候總聽師長告誡:「飯後切勿劇烈運動,以免食物墜入盲腸引發炎症。」這看似荒誕的警告,實則是進化留給人類的「陷阱器官」。盲腸在免疫系統的潛在作用近年漸受重視,猶如胸腺雖隨年齡增長退化,卻在免疫細胞培育中扮演關鍵角色。醫學發展正逐步揭示這些「無用器官」的隱藏價值,或許有朝一日,我們會對智齒與闌尾的功能產生全新認知。

這些痕跡器官如同生物進化的時光膠囊,記載着物種演變的漫長旅程。智齒的成長困境,正如進化速度跟不上文明發展節奏的生動注腳。當我們凝視這些「無用之物」,看到的不僅是生命進化的殘跡,更是人類歷史過程中的印記。未來,這些器官可能繼續退化直至消失,屆時人類的外表又會演化成怎樣?這個真的是超出人們現在的想像。◇